中国姓氏,是中国几千年父系社会全过程的见证文化,它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同化过程和国家统一上,中国姓氏文化曾经起着独特的民族凝聚力作用。 在我们的人生中,姓氏和祖籍是非常重要的组成元素,如当我们认识一个人或向别人介绍自己时,自己或对方首先想......……
2018-03-03阅读:5,452
中华匡氏是一个古老的姓氏,由于避宋太祖赵匡胤讳改了好几个姓,其中主要有康、方、王、徐、姜等。 经常有族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匡字为什么读作qiang音?有人统计在全国各地读音大多一致。 我们都知道现行普通话是念作kuang音的。目前有好几种说法,它们分别是:约定俗成说,奉敕避讳说,方言俚语说......……
2018-03-03阅读:6,339
世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派语合定宝肱威龙胜承仁文成仕永以汝 世次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派语华国始克祥肇迹由姜衍尧廷司重典 世次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派语昭代附具瞻晋阳功德远奕祀萃名贤 世次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
2017-07-13阅读:983
衍仁子仁公祠简介 衍仁公祠,当地习惯称子仁公祠,座落于于都县仙下乡洋田村下方大屋内,占地约680m2,建筑面积318m2,分前、中、上三栋,上栋甲庚兼卯酉,长10米,宽4.76米;中栋甲庚兼壬申,长19.7米,分两节,上节宽8米,下节宽9.2米,大门正前方甲山庚向;前栋长13米,宽9.2米,有天井2个。中栋有直径38公分木柱捌对。......……
2017-07-13阅读:1,073
子礼公祠座落于于都县仙下乡上方村大屋,占地面积3116平方米,建筑面积616平方米,坐西北朝东南,亥山巳向兼乾巽。分祠前广场、祠院、正栋。祠前沃野旷阔,山青水秀。正栋长37米,宽12米,青砖、木、瓦结构,宇高威严,巍峨壮观。祠内红石、圆木巨柱矗立,栋、梁、桁皆为巨木构成,其中中厅桁架弓梁直径近一米之巨。公......……
2017-07-13阅读:1,123
方二发,1952年生,司寿公房瞻昆(光宗)公系下仙下大禾陂奕薰公长子,合公42世,初中文化。早年从事木工手艺,1987年开始经商至今。1996年经匡裔于都支系各公房代表大会选为宗族族长,后连选连任至今。在其倡议和积极努力下,创立了“紫微方氏福利基金会”,制订了《仙下圩镇发展规划》,并亲自主持完成了仙......……
2017-07-13阅读:973
在参加四川华蓥“中华匡氏文化研讨会”第二次会议后,江西于都匡裔方氏积极筹备组织2013年清明谒祖活动,本次谒祖的宗旨为启迪年轻一代时刻慎终追远、自强不息。活动原计划组织一定车辆和人员以自驾方式赴匡裔方氏祖居地兴国县茶园乡谒祖,在各宗支特别是青年人得知消息后后,纷纷要求参加谒祖活动,一......……
2017-07-13阅读:890
(四)匡衡公后裔的变迁 西汉元帝丞相匡衡公的长曾孙匡翼下传24世匡化,约在隋末唐初时徙山东滕县,又传7世匡宗性(宗圣)为唐元帅,自滕县迁江西丰城正信乡沙湖。 匡衡公的次曾孙匡綮公后裔在唐末以前较少有迁徙变化。到匡衡公的32世孙匡珌公,在唐末年间任河南洛州(洛阳)参军,因此居家于豫州(今河南境内)。唐懿......……
2017-07-13阅读:1,116
匡裔方氏五世祖匡威公为南唐御史大夫,宋初避讳易为“方”姓,为匡裔方氏易姓之祖。威公生子方龙、方端,龙公系下为江西于都、兴国匡裔方氏。次子六世端公生二子方可、方成,迁徙到江西抚州崇仁县。方成公之子八世开宣公于宋英宗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自崇仁迁居福建宁化县城太平巷,为宁化匡裔方氏始迁祖,......……
2017-07-13阅读: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