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峰康氏一修族谱(乾隆五年,庚申即公元一七四0年)“遵依世系(东海世纪)编辑谱帙”。二修却说“余族受自康叔”。那么,一修的东海世纪经得起检验吗?近日,明冬,雄金,元福,玉兵,艺文等诸人进行了查证,结果于下:
一、一修的东海(匡氏,今注)源流世系
(三修重刊此世系时写了附文,2006年敦本堂续卷再次重刊了此世系及三修附文)。
句须→杼→绛→佚→伯阳(历十世至)→廪(生二子:霖、云)→云→通(汉武时为丹阳令,因家焉丹阳,即楚所置金陵)→式(生三子:峤、崧、嶷)→崧→纲(汉五凤时,东海太守,生子二,衎,衡汉丞相乐安侯)→衎(汉尚书令)→成→辅→寻→适(汉陇西郡守、寓居长安)→廓→僖(为江陵令,深汉谱历世无)→超(荆州文学子孙,復居金陵)→骧→融→彧→群(生二子:统、约)→统→活→楷→高表→少经→孔昭→朏→祐→琛(深溪谱又历四世至)→世卿→稹→
一世胄(金陵人。唐贞观为吉州别驾。因家太和祁州今淘金驿东,匡家坊是也。实为濛潭深溪县前、前溪及麻州灌溪共出之祖,生二子:琬、瑴即珏)→二世瑴→三世侃→四世禧→五世德安→六世常(衍五房,坝,坊,垍、坎、圻)→七世垍(迁居太和仁善乡,为深溪东原始祖)→八世奭→九世肱(生三子:昙、晔、晖)→十世昙→十一世稠(为南唐蔪州刺史,归宋避讳,易匡为康,徙居深溪。生三子:宣、宁、宝)→十二世宝(徙居庐陵,儒林乡麻州,又易康为王,又分富田灌溪,生子二:潾、潮)→十三世潾→十四世谳→十五世拱→十六世允吉→十七世翚→十八世进(生二子:符、崇)→十九世崇(生三子:昭夫、晹夫、晴夫)→二十世昭夫(由麻州徙灌溪亦姓康,为灌溪初祖,生二子:宗初、復初)→廿一世宗初→廿二世季平→廿三世时举(生二子:朝贵、朝杰)→廿四世朝贵(清伯、恭伯、顺伯、仁伯)→廿五世仁伯(衍灌溪四房、士可、祥可、贤可、济可)→廿六世祥可(生三子:以政、以和、以礼)→廿七世以礼→廿八世德(生二子:存、子)→廿九世存→卅十世仲→卅一世務(生二子:士文、士某)→卅二世士某→卅三世、世福(徙居湖广湘乡大岭下,尊为迁湘始祖)。
二、检验:查天下匡裔网之源流世系匡衎分支
1、唐贞观胄至十一世易匡为康之稠公与太和祁州匡氏谱常公派系吻合。
2、入宋易匡为康的稠公九传至灌溪祖昭夫不仅与江西修水匡氏宝公派系吻合,且经匡义生先生查对,与南宋建炎年间,灌溪五世祖朝贵公主持的大修谱及洪武十四年的灌溪等谱吻合。
3、昭夫公至世福公十四代与灌溪谱(网上传真)吻合。中有世福公有二子,士文公与士玫公,士某为士亨等多处,两个世系有别,此为一修时,所藏灌溪谱被鼠咬坏之故(一修、邑痒、生国、晋坤三氏序及朝武、维周二氏序有载)。
经查证,一修“遵依(东海)世系,编辑谱帙”,真实不虚,二修说:“庚申老谱反谓康本匡出···”完全是自作聪明之语。我们呼吁世福公脉下不弃谱,而要以谱为据,让自己从自己的家谱中了解和掌握自己家族的源流历史而不致数典忘祖。
双峰增乔:康君凡 康念祖 康明冬 康雄金 康元福 康玉兵 康艺文 康异凡
康加凡 康建朝 康喜雄 康银梅康志春 康纯春康喜健
二○一三年十一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