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80高龄德高望重的康忠清老先生,长年忘我地从事晋阳康氏渊源的深入研究,为争取湘渝川等地几十万南八公系的晋阳康氏族人回归匡氏宗宗不懈努力。是当代晋阳堂族人学习的谐模。值得我们晋阳堂匡句须公位下每一位族人尊重。
江西泰和爵誉康氏是不容揣测的匡裔康氏实录
一 康叔尊名的由来
据典籍载,周武王封其弟姬鲜、姬度、姬处,在殷都朝歌周囲的管地、蔡地和霍地监视纣王之子武庚;封同母幼弟姬丰于康城。成王继位由周公辅政,因封建时代晚辈不能直呼君主、尊长之名,故成王依封地尊,称他们为管叔、蔡叔、霍叔和康叔。三监管、蔡、霍叔因勾结武庚反叛周王朝,被周公讨平处以法律。周公改封素负贤名的康叔为卫国君主,并将殷民七族划归卫国康叔管理,康叔不负周公重托,将殷民化敌为友,治理有序。成王親政后举康叔为司冦,位高于諸侯,因有功于周朝社稷,历史典籍真实的记录着这一历史事实。
二《康氏文化》杂志早期对康姓祖源的考查
《康氏文化》杂志的前身《南阳康氏文化》,2007年的《创刊词个即“把展示康氏文化、弘掦华夏文明做为主旨;把追根溯源、编修谱谍做为切入点。
创刊号刋载康文章关于《研究究康氏文化旨在弘扬华夏文明》一文中称:首先要寻根,开展姓氏学研究。人生在世,都有自己的祖先和血缘关糸,都会从属于某一姓氏,当文明衍进勾起了每一个人无限的怀旧,寻根溯源就会变成一种难以稀释的情结。……羁鸟恋旧林,池魚思故渊,如果是连自己的祖先和故土都不愿意了解的人,说是庸夫也行,说他忘祖也不过。
创刋号刊载康凡新的《康姓祖先源考》一文称: 康叔最初被封?在康国,所以得名康叔,……而康叔得囯之后最初定都朝歌,亦即在今河南省淇县东北,所以后世康氏的源出于康叔,最早应该成長在这里的。后来迁都楚丘……帝丘,则已渡过黄河到达……颛顼城,。
根据《梁书》康绚传的记载,该书指出“汉臣西域,康居遣嗣子待诏河西,因留、其后氏焉,望出京兆、东平、会稽。
2009年《康氏文化》第2——3期先后刊载了。四川资阳籍康纪明(时任成都市双流县纪委副书记),最早发在家谱网上寻根问祖的,《四川省资阳康氏族谱考》和康吉然一篇《豫章康氏一支族人的迁徏之路》。这两篇考查都是由《康氏族谱序》“吾族由句须下,历世至通仕为丹阳令,展开论述的。《迁徙之路》一文中明确指出“由宋代匡改为康的一支族人,从丹阳令、句须公开始,尓后历经近2000年的徙居繁衍,从豫章(江西)泰和不断向外发展变迁,这支族人目前在兴国、泰和县、新化县、麻城市、和资阳市等县市,分布着数千到上万不等数量的康氏族人。
2009年的《康氏文化》第3期刋载了康文風先生的,《泰和县爵誉村康氏谱谍探析》一文称:金陵十一代世祖记述詳备,康赐于590年从中原迁徏金陵乌衣巷,成为泰和县诸支康氏族人的始祖。二世祖丹阳令康邃,三世祖修学土康显……十世祖华州刺史康如绚,十一世祖康延孝,为如绚第五子,官至防御军使。
报道了族谱字辈字系列:自七世祖至今依次为:秉、祥(祚公)仲、文、子、伯、友、郎八代,……与我康氏(贵,友合为一辈)前八辈类似相同,生年相近。是我探源首先考查爵誉康氏谱系的原因。
2010年《康氏文化》1——4期连续发表了康沫教授的《四川宣汉康氏家谱考》。敎授在看似完整的家谱中,发现先祖与后世传承,和我康一样出现年差之谜后,对古谱、新谱进行比对剖析。教授在《始祖封地“京兆”之谜》一节中,对京兆的由来解谜说,“京兆,在自古至今的史学研究中,比较统一的说法是古都长安及附近地区的古称。……京兆这个称呼,最早只能追溯到汉武帝元年”。敎授指出:后人在历次修家谱之时,因古谱散失,或以讹传讹形成的难解之谜应细细考証。“关于四川康氏的渊源问题,在时间考据方面,康氏族人也是不得法的”。并说“只有拓宽对史料的搜集,找到历史上这一时期出任官职的康姓人的确实姓名,并与古谱上的名字相同,相类才能判定了”。
浅析1: 康沫敎授的探源考查观点和方法,是我们寻根,开展姓氏学研究的指南,遗憾的是他老人家早早地离开了我们。
浅析2: 从上述考查报道,不难理解和看出,献堂会长创建康氏文化研究会,昌修《中华康氏大统宗谱》;创办《康氏文化》杂志平台。是在我国传统道德文化和尊祖睦親的传统美德,衍进到当今太平盛世,勾起了对自已先祖、故土的无限怀念,难以稀释的寻根向祖,追溯支系播迁的情结就衍进成为由编修谱谍,推进到昌修《中华康氏大统宗谱》,为康氏族人建立千秋功德的情怀,受到通族的拥戴。我也因此而踏上寻根之路。
浅析3: 早期对康姓祖源、繁衍播迁与分布,由上述考查及《康氏百度百科》提供的资料,较为准确的说法:康叔是当今华夏康氏族人共尊的康氏得姓始祖,康氏是多源同姓的大家(庭)园,康叔后裔在卫国八百年间是在河南境內的迁徏。与古都京兆没有连帶关系。源于康叔的后世康氏,应是卫国亡国后,其后裔为缅怀康叔,始有后世康氏。 汉武帝封姬嘉为周子男君,以祭先祀,他不单要祭祀康叔姬封。还要祭祀周文王姬昌。他能改为康姓吗?若康季、康伯是康叔姬丰之子,至今无人提供其传承世系,说明其必因大逆不道,其后早己断绝了。早期对康姓先祖源已初步探明,匡改康的康氏繁衍播迁和族人分布概况。可见匡裔康氏是康氏大家园中不可小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2013年以来形成两个方面的考查活
当今所称“南八公支系”即湖南梅山康氏,源于江西泰和县。本是康氏大家圆中独有谱系记载明晰。保存完好,能追述久远的一大旺族。 因明永乐四年的初修族谱简略。自康熙十年续修族谱时,先贤考查江西泰和康氏族谱后,引《康氏邵阳族谱序》为写谱依据,尊康南八为南迁始祖,引发了我为京兆卫康还是晋阳句康的争议。
2013年3月,我写出的《南八公康初探与浅浅》一文,己找到了湖南梅山康氏,与泰和爵康氏右派的连接点是:若南八公为73世秉字辈,我忠字辈为九十九世,与宽治副会长为同辈兄弟;若以我三仲祖为匡裔79世计祘,我为句须公102代孙。引起了康氏文化研究总会的重视。同时康来善前辈新修的《江西省泰和县爵誉康氏族谱》也被总会提升为《江西吉安府京兆堂康氏谱系》。于是总会特聘用康博林先生到总会专门负责研究康氏南八公支系。献堂会长还指示“湖南梅山康氏文化研究会,要牵头把康南八公支系研究好”。极大的激发了康氏族人的探源考查积极性。由此形成两个方面的考查活动。
(一)康博林先生在总会指导下的考查研究
他的考查研究成效始见于2015年《康氏文化》第1期刊载的《四川省泸县康氏褔三祖支系》称:南八公最初生活在河南省境内黄河以北一帶(即今河南省淇县,滑县等地)后来迁到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千秋乡……次见于2015年5月随《南八宗支寻根课题组》,赴泰和县考查后写出的《康氏南八公后裔江西寻记》,中心议题是“此三仲就是彼三仲”,将南八公列为68世子文公第九世孙,生活在1213——i1303年间。(注:56年,下传四代至出生于宋度宗咸淳五年(1269)年出生的季一公,平圴14年传一代?)
康博林先生最后写出的《南八公支系是康叔的后裔》,开篇既曰:康氏南八公支是不是康的后裔,当前在一部份族人中还存在争议。然而仅摘录我康氏几篇,冠有康叔之名,或京兆字眼的谱序为由。全文论述与赴泰和县考查无关,没有一件来自泰和康氏谱谍记载我康氏先祖的証据,便结论:康氏南八公支系是康叔后裔,有依有据,不可否认。后𠻸子孙没有必要对这个问题心存疑窦,再去争议。完成了他的使命。
浅析1: 若仅隽我康氏几篇对族源祖根众说纷纭的谱序就能作出定论,总会还高薪聘用康博林先生等人在总会研究什么?
浅析2:博林先生标新立异的标题,已丢掉了华夏谱学的优良传统,使当今遍布全国及海内外的族人无由思念故士、故乡。还下令后世子孙也没有必要再去争义了。我不知是谁给了他这个的权力?
更奇怪的是,探源考查本应是总会指导下支系自己的事。然而博林先生的考查,还未提交《南八宗支寻根课题组》研讨,便发表在《康氏文化》杂志上了。于是原拟定召开的泸州研讨会,变成了严正的表决通过大会,既不能体现传统的华夏文明正能量,又没有当今的民主气氛。所以办事一向认真负责,坚持原则的,七修谱安乐版修订再版主编康厚勋,见状发言,只说了一句话,“我看今天的会这样开法极不正常”。,终因康博林先生的结论难以令族人内心信服,意见分歧,未能付诸表决。
(二)族人的自发考查成果
1: 新化县康纪文在探索考查中发現,古谱序因门阀观念,为光耀门庭,对自已的先祖艺术加工,虚饰誇大使史失真,而又能使族人乐于接受的“心理文法,是淸朝大文豪谭𠻸同总结谱学中存在的两大敝端。提高了我对古谱谍记载事实的理解辨别力。是我最终能寻找到血缘先祖的重要原因。
2: 江西永新县康发远考人,为我提供了他2003年对康珣公支系的考查资料: 已查明湖衡山康氏,是康珣公后裔。明万历年间的衡山康氏名人元积公,官居太常博土,是湖南梅山康氏迁湘祖之一的政仲下传十四代孙。对照我康氏福一祖房谱的《万八郎公源流誌》,澄清了笔者光乾氏。为说“梅山康氏源于衡山康氏”,为光耀本宗门庭,主观推论,将万八郎公述为元积公之子,曰南八之说。同时証实了梅山康氏初修族谱时,尊万八郎公为迁湘(元)始祖的客观史事存在,是主观意识.无法改变的这一真理。
3:在泸州研讨会上,唯一写出书面发言的康虎跃兄弟,是爵誉左派人瑞康氏,为“南八宗支的凵连接,用事实来说明,南八公应出自爵誉康氏右浱秉字辈,虎跃兄弟在族源祖根的认识与我不同,考查的结果则完全一直。証明了客观事物的存在是唯一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又一真理。
族人自发性考查,与康愽林的考查不同的是:族人是因南八公出处不明,为何尊康南八为南迁始祖的原因不明,为寻找南八以上的血缘之祖而探索。“通过相互交流,明确了考查方向,推动了《康氏南八宗支寻根课题组》的诞生,并坚持不懈。两种不同的考查活相比对,说康慱林考查没有入门,研究不得法,都不过份。主要的是因为他享受高薪聘用,表现为,按照总制定的条扻给会长办事,而不是为追宗溯源对族人负责。在“泰和京兆堂谱系”寻找不到我前三代先祖,在匡裔康氏族谱,見到有南迁始祖的记载,又不能继续深入考查。于是趁会长一心捕在《康氏文化苑》的建上,方园“京兆堂康氏”之说了事。被解聘后,悔不当初。在泸州研究讨会上被点名发言,垂头丧气的也只说了一句:我的考查就是康叔后裔吧。
四、泰和爵誉康氏是匡裔康氏的确认
2016年年六月,我为参加南八宗支寻根研讨会准备的发言稿,《康氏南八公支系探源考查简况汇报》,是已经查明我三位迁湘祖政仲(正仲)谱名万孚,明仲、和仲谱名万伍郞、万八郎,是康珣公位下,匡裔79世万字辈兄弟;八郎是爵誉康氏右派开基祖有道公之子,是事实基本淸楚。但尚无南八公出处与南迁史事的証据,难解为何尊康南八为南迁始祖之谜;缺少明仲、和仲谱名万伍郎、万八郎的直接証据;最主要是还没有确认爵誉康氏是匡裔康氏的直接証据的状况下,希望《南八宗支寻根课题组》能纳入研讨,深入考查的请示汇报。因缺少直接有效証据。便有许多说不清道不明。
纲有公见了我的初稿及已有的証据后,肯定了我的考查方向,然后说“总的感觉是缺乏証据支掌,尤其是缺少直接証据,建议应予补充,証据资料要注明出处和来源”。康志成贤弟在他乡见了我的汇报,对万八郎是否是南八公进行全方位考查后,严励的遣责造假的婢劣行为。献堂会长见了汇报与已有的証据后,于8月30日中午与我来电说:我和康纪文的考查是有成效的,他打祘安排时间到湖南、四川来与我和康纪文交流。
泸州研讨会后,建有寻根群网的,泰和县康克勤、宜春康天旭、云南籍(在外地打工的)康徳方等族贤分别为我提供了,匡裔58世,吉州别驾《胄公通谱》(线装本28卷)中,记载康珣公位下政仲、明仲、和仲公宗支的族谱资料。至此有了我康氏迀湘祖政仲(正仲),明仲、和仲,谱名是万孚,万伍郎,万八郎相对应的直接証椐。
由《南八宗支寻根课题组》考查泰和匡裔康氏谱系“有南迁:始祖的记载”。联系康六顺先生关于《泰和爵誉村康氏村志》答复了周子男君一支康氏的传承,归结于“康赐于开皇九(590)由河南南徙金陵(南京)乌衣巷,遂为金陵人,成为康氏金陵始祖的报导。康宽治副長的考查《爵誉康氏祖源不容“揣测”》一文,也在两个小段里论述到“先世康赐由河南南迁至金陵衣巷。传至10世如绚为华州刺史……”。说明他通过考查、已经纠正了《爵誉康氏源流》所述:由滾州刺史“康绚四传至显为我康氏金陵始祖”的谬误。与康文風,康六顺先生,达成认同康赐为泰和爵誉康氏金陵始祖的的共同识。
确认泰和爵誉康氏是匡裔康氏最重要的是:有了2017年《康氏文化》第1期发表的,康镇明先生的考証《郡望和堂号与族源》,即有了由郡望和堂号辨别族源的正确理论依据。镇明先生精辟的阐明“堂号是家族门户的代称”;“寻根的另一个标志性的符号是堂号”。
爵誉康氏谱系,是宋初至今,以金陵为郡望,以“聚星堂”为堂号,延孝公为聚星堂一世祖;是泰和县诸支康氏中的一大旺族。康镇明先生的报导鲜明指出:明英宗1458年编修的《泰和晋阳合修康氏族谱》,“把京兆郡望和京兆堂康氏排除在外。(即该族谱中没有京兆堂康氏),并列出,匡改康四大派的堂号名称40余个。泰和爵誉康氏的门户代称“聚星堂”堂号就在其中。我虽还末见到该珍贵的“康氏族谱,”但已能判定。泰和誉康氏必在其中。到此有了确认泰和爵誉康氏是匡裔康氏的理论依据和铁的直接証据。
综上述:确认泰和爵誉康氏是不容揣测的匡裔康氏,是句须公的后裔。事实清楚,証据充分确凿有效。我迁湘祖和仲公,谱名万八郎,是爵誉康氏右浱开基祖有道公之子,与之连接証据充分确凿。世系传承与渊源流长的匡氏——泰和爵誉康氏——梅山康氏的当今族人与句须公一脉相通。两地旧谱诸多阙略迎刃而解。以友信公为八世祖计祘,我忠字辈与泰和爵誉康氏右派九十九世宽字辈为同辈兄弟。以三仲祖为匡裔79世计祘,我忠字辈为句须公103世,当今问世的安字辈晚生为句须公111代孙。这一经得历史与事实检验的传承,才真是“可作为编写《中华康氏大统宗谱》世系主干线的重要参考。即加上句须公前的400余年,源于康叔的后世氏最快的宗支已繁衍到近130代矣。
到此要特别说明的是:
1:关于匡氏金陵一世始祖纲公、幼名赐,与隋开皇九年由河南南徏金陵的康赐,和开基祖肇庆讳衡号有道,与匡氏谱系中的有道出现年差,是否是不同二人?我们用康沫敎授探源考查观点和方法剖析即知:某一宗支尊若干年前的某一先祖为一世始祖。其后或因古谱简略,或因古谱散失,后世重修族谱时,即将原一世始祖与自己(分支)的先祖直接连接形成了年差。二是泰和爵誉康氏被确认匡裔康之后、由句须公直到湖南梅山康氏的安字辈111传承世系并不存在仍何年差,也无一前后二位先祖的名号称谓疑是一人者。即说明年差是后世修谱造成的谬误,而不是事实的本身。既証明了康沫教授的探源考查观点和方法的正确性,也验証了康镇明先生以郡望和堂号辨别族源祖根的理论正确性。
2:康珣公出生于泰和祁州匡家坊,初为十七客都使,宋雍二(985)年中进土,授安福知州,……皆子定居安福濛潭,繁衍安福濛谭康氏。有道公由禾义迁居爵誉村,说明康珣公裔孙兴旺之后,早己有后裔返回泰和祭祀先人神,至明英宗八年,誉康氏重修家谱之时,早己认如询公为金陵一世始祖了。故在泰和爵誉康氏谱谍中没有我先祖的记载,却能感觉到我康氏与其同祖同源。是这样的吧。
上述来之不易的初步成果,証实了事实胜于雄辩;理论来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说明了成果的得来,是匡康氏族人在新时代掀起寻親联谊,寻根向祖高潮中的群体智慧结晶
五、我对华夏文明理解
1:百善孝为先
以我之鄙見,华夏文明的核心是:百善孝为先,善悪终有报的道徳文化。百善孝为先,我们尊祖敬宗,追宗溯源,编修谱谍颂掦祖德,孝顺父母是付出。得来的是尊婢有序,邻里和睦,家和万事兴的家庭顺利与幸福。但是,翻开历史的画卷,自鸦片战争。华夏文明受到冲击,我康氏七修谱,毙命了薰沭公敬撰的《清本论》,将仁尊公、以泰公敬撰的《康氏续修谱》,《康氏合族譜序》篡改得面目皆非,将已传播数百年的,七言八句五十六个字辈字序列,也篡改为五言十二句六十个字,借机塞进修谱人的私货。当社会刚进入民主与法制的社会,同时也进入经济社会之时,前一个时期,贪婪的腐败者,买官卖官,或携带不义钱财逃到海外, 得来的是走上审判台。
党中央应是据上述原因,提昌发掦我国优良传统文化,我们今天为新修谱谍,研究姓氏学,首先应当革新观念,与时时具进。泰和爵誉康原本是匡裔康氏。我康氏南迁始祖本是金陵始祖康赐而不是南八公——康南八已象大白。 道的德性是不知者不为过。因此以我之鄙見,若要争上献堂长为你筑造的千秋功徳碑, 要想后世永久的记念。当前理应按照镇明先生关于“谱如始学,其基本要求是力求真实”的要求,认真负责的组织深入系统的考查,给后世子孙留下真实宝贵的精神财富,若只为听从,或想上那德碑,却仍然急忙编修“南八裔九修通谱”,即是上辱先祖下骗子孙,即使你的尊名上了功徳碑,会得到大道德性的宽恕吗?
2: 善恶终有报
善悪终有报是道的德性,可从古至今的历史与民间万物得到验証。宋太祖称霸,不许天下有匡姓,遭来的是暴死,死因不明,留下的是刀光斧影的史历不解之谜。毛泽东主席创建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大众人,终于推翻了蒋介石只依靠追求名利的军伐势力,为少数人谋利益的強权统治,建立了繁荣富强的新中国,成为世人敬仰的伟大人物;献堂会借党中央提昌发揚优良传统文化的良机,创建康氏文化研究会,昌修《中华康氏大统宗谱》,得到是通族的拥戴,迎来的是各地康氏文化研究会如雨后春笋般的成长。
自2013年康来善前辈新修的《江西省泰和爵誉康氏族谱》被升化为“《江西吉安府京兆堂康氏谱系》后,从理论上打造跨越八百年时空的古卫康氏高贵品牌,把由少数民族而来的康氏排除在康氏大家园之外, 而又欲将由吉安府康氏繁衍而来的上百万康氏族人,拉入源于康叔的后世康氏,由阻止康稠公后裔,康君凡等族人考查湖南双峰康氏的匤改康历史。帶来的是捐资领建《康氏文化苑》进展不顺利。 因“寻根向祖是族中闹浱”的邪说,终止“南八宗支”的探源考查话动,给献堂会长增加了不少烦脑,只好将原拟建的《康氏文化苑》,提升为《古卫国康氏文化苑》,去构筑“河南文化高地”,向河南省政府申请支助性拨扻“为康氏人办事”,用心虽良苦,然而打造虚假品牌,则需三思。
己近耄耋之年的老朽我,将来之不易的成果如实写出来,一仍是希望研究会要组织深入系统的考查研讨,二是因历史的车轮是滚滚向前,长江波涛是后浪推前浪,所以写出,希望起到抛砖引王的作用,留给后世。但因财蔬学浅,拙文中不当不妥难免,希望批评指敎,若发现有虚假事实,请予追究,我干当受罚!,
3: 我在此告诉族人,百善孝为先,尊祖敬宗品德高远,孝心孝举永无止禁。不要当忙目崇拜的听(从)虫,要做有良知的明白人,不做不问族源祖根的庸夫。多作考查研究的智士,心里有自己的血缘之祖;孝顺自已的父母才是孝心孝举、才能得到列祖列宗的庇佑,才能造褔于家庭与社会,荫及后代。
至此新年之际,对我探源提供理论、事实依据的镇明、文風、六顺先生等,及所有关心,支持、帮助我探源的康匤氏族人致以诚挚的感谢!祝愿您们在新的一年阖家幸福安康,万事如意!
我的手机号:18683218842, QQ 1162680754
四川內江康忠淸
2018年元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