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问序于予曰:谱何为而作也?
予曰:谱以寻源,谱以溯本。
或曰:我康氏家谱编纪数次,岂犹有未寻之源、未溯之本乎?
予曰:寻源而得夫源之源,溯本而未得夫本之本。均之弗寻弗溯等也。
或曰:尔知之乎?
予曰:晚何知?
晚常得览江西泰和谱,首核其谱之由来,龙章氏实得诸衡山,衡山族宦曾诏得诸吉州。余细阅之,井井有据,如梦方醒。夫乃知我族之姓康,是南唐赟公为长安守,至宋避讳易匡为康!
匡之先本晋阳人也,因句须公出宰匡邑,以邑为氏。考厥由来,句须公为我族百世不祧之祖;稽其以往,赟公避讳易匡为康,而赟公又为我族百世不祧之宗;若云康叔封卫之说,谬矣!第知我族南八公为始祖,而不知自句须公来,以至衡公已历数十世矣!由衡公而及南八又五十余世矣。可知祖南八而失南八之所自出便谬矣!余生也晚,其于诸君子之谱序、谱跋、恒三复及之类,皆颂扬迄美之语,而于寻源溯本之意,多所未逮。揆诸仁人孝子之心,当不若恝也。余不揣鄙陋,爰于南八公之前,次其世系,俾鼻祖耳祖较若观火。南八公之后,别其排行,使子姓兄弟朗如明月。庶源清而流益清,本茂而枝益茂。家乘之辨诬与国史之崇信,可并驱矣。是为序。
皇清雍正拾叁年岁次乙卯仲冬月谷旦
十八世孙勷承氏薰沐拜撰序
纪文按:此文据四川安乐版《康氏族七修谱》影印手稿本于2010年6月9日点校。如果此谱是我地所出,那我们的前三届谱中,必有此序。
注:
1.雍正拾叁年为公元1735年,是谱为三修。
2.龙章氏—为洪山殿或为新化人?待考。
3.族宦曾诏—康曾诏,衡阳人,官历县令,并主持撰修了一届族谱。
4.江西泰和谱——似为胄公通谱。
5.赟公—南唐长安守官,避讳易匡为康,葬南乡后谷。
6.吉州—江西吉安。
7.衡山—湖南省老衡山县,现为衡阳市境。
8.衡公—汉时匡衡,凿壁偷光苦学者也。
9.四川安岳2007年七修谱载有手稿本《清本论》。新化四修即《康氏重修族谱》载有活字排版《清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