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标题:湖南梅山康氏探源实录(之七)——就湖南梅山康氏是句须公后裔告同胞书
当今所称的“康氏南八公支系” 即湖南梅山康氏,我祖出于江西吉安府泰和县,三仲祖:政仲、明仲、和仲由江西泰和县千秋乡迁来湖南是通族的共识。2006年以来,我在江西、湖南、湖北、川渝、云贵30余名康、匡氏修谱人士及探源爱好者的帮助指导下,以康氏文化研究总会创办的《康氏文化》杂志为平台的探源考查,终于找到了梅山康氏是句须公后裔的正确理论依据和铁的直接证据。为不负族人厚望,实现我康氏千百年的寻根梦,我已将探源考查资料整理成简易汇编,今公诸于众。供探源爱好的同胞们深入考查审核参考。
一.探源考查的由来
2006年当我从《康氏族谱序》七修谱安乐版中,找到我安基祖兴梅公之后,方知我兴梅公与兴科、兴信兄弟仨实由湖南新化县迁来安岳县附郭乡,后我兴梅公转迁资阳西乡落业。始知南八公为我康氏南迁始祖。
我查阅安岳族人收藏的新化1——6修谱,见有《清本论》一篇,阐明“句须公为我族百世不祧之祖……若云康叔封卫之说谬矣……可知祖南八,而失南八之所自出便谬矣”。
我研读七修谱安乐版选载的《康氏邵阳族序》,发现没有作者、写作时间与修谱序秩。品读出不是我康氏先贤修谱时撰写之序;读出笔者有讥我康氏不知祖为何人之嫌,笔者是在占有资料的基础上,采用鲜为人知的南八公传说,艺术加工,写成谱学“心理文法”的代表作,布下族源祖根不明,南八距卫康叔约1800年没有传承的记载;祖孙三代历时500余年,时与代不符等重重难解之谜。我写的《康氏旧谱有讹及南八公之谜》,载进《康氏族谱》七修谱安乐版修订再版本,经《康化文化》杂志一报道,便拉开了寻根问祖的序幕。
二.寻根的进程
2010年《康氏文化》杂志1——4期连续发表,《康氏文化》杂志原名誉主编康沫敎授的《四川宣汉家谱祖先三谜老》。敎授对“京兆”一词解释说“自古至今的史学研究中,比较统一的说法……较早只追溯到汉武帝元年”,对族源祖根的难解之谜说“只有拓宽对史料的搜集,找到历史上这一时期出任官职的康姓人的确实姓名,并与古谱上的名字相同,或相类才能判定了”。康沫敎授的敎导是我们探源考查、认定我康氏族源的指南。
1 、政仲是康珣公下传十一世孙
2013年3月前,我和康纪文在《中华匡氏名人录》载有的《安福康匡氏源流》和《匡氏匡裔源流概要》中,找到了我康氏三仲祖之一的政仲,谱名万孚,是安福濛潭康氏,珣公下传十一世孙,其五代孙蕴学迁徙湖南衡阳。对照康来善前辈和康宽治副会長, 2012年分别邮寄给我的《泰和爵康氏族谱世系图》,便找到了南八公等同于泰和爵誉康氏右派秉字辈先祖,(注:后来得知,贵州康虎跃兄弟的考查与我暗同),我(忠字辈)与康宽副会长为同辈兄弟,以政仲公为匡裔79世计算, 我是句须公103代孙;仲祖下传32代,当今问世的安字辈,是句须公111代孙,事实清晰,与我康氏传承相符。由我写的《南八公康氏初探与浅析》一文、载进七修谱安乐版第三次印刷版后,引起了康氏文化研究总会的高度重视,随之将康来善前辈于2009年新修之《江西泰和县康氏族谱》提升为《江西吉安府京兆康氏谱系》,作为编写“中华康氏大统宗谱”的重要参考。并聘用康博林先生到总会专门负责考查研究康氏南八公支系。
2 、和仲是泰和爵誉康氏右派。安基祖有道公之子
2014年下年,康纪文因福一、 褔十六祖房谱的《万八郎公源誌》中,万八郎公被称为元积公之子曰南八。这元积本是政仲公下传14代孙,是衡山康氏明万历年间的康氏名人。鉴于湖南衡山,湘乡洪山殿匡裔康氏也曾南八公为始祖,尔后又取消了,因此写出《考谱发现南八公另有一个名字》。 我以此联系《永州零陵县康氏通谱》,对照“双峰康氏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康光明提供的《康氏开始派衍图》等资料,便找到了我康氏迁湘祖明仲、和仲的谱名叫,万伍郎、万八郎,与万孚(字、政仲)同为康珣公下传十一世万字辈兄弟。万伍郎迁徙湖南零陵县落业,万八郎是泰和爵誉康氏右派安基祖有道公之子,与其有据链接,与我康氏传承相符。
3 、南八宗支寻 根课题组寻根的启示
2015年,“南八宗支寻根课题组”先后两次赴泰和县考查后,放心老辈在《寻根探源 任重道远》中说“在泰和谱记载和走访族贤答复中,即无先祖有南八名字称谓,也没找到疑似南八的先祖”。事实上,在古吉安府境内,连南八公、发诏,官墓禦葬的传说都没有,也没有九龙山。康博林先生在《千里走一回》中又说:泰和境内还有一支晋阳康氏族人,始祖是句须公……也称南迁始祖…他们也有外迁湖南衡阳的支系”,同样得到课题组的关注。启示是:
一是、使我明白了续修谱先贤当年去泰和县,转衡山、湘乡洪山殿老考查,因社会和考查条件受限,末实现系统考查,故列《康氏邵阳族谱序》为“康氏初修谱序”尊康南八为康氏南迁始祖迁。是记当时所知,侯后世慈孙拾遗补阙是吗?
二是南迁始祖的记载,既然出自泰和晋阳康氏谱牒,联系《康氏文化》杂志,刋载的康文风、康六顺先生,康宽治副会长从不同角度,对泰和爵誉康氏的考查,都归结于康赐是泰和爵誉康氏金陵始祖。至此我康氏南迁始祖不是名叫康南八的南八公,而是匡裔康氏南迁始祖康赐真象大白是吧?
三.需要补充说明的是
通过上述考查已知, 句须公为匡一世始祖,传至匡氏
30世纲公、幼名赐,汉元帝时官赠为东海太守,生二子,长匡衎官光禄勋,汉给士中;次匡衡官居光禄大夫,晋升为汉宣帝之丞相。衎、衡、 二公的后裔尊钢公为金陵始祖,以金陵为郡望,传至唐贞观八年,匡氏58世,吉州州别驾匡胄因官家泰和祁州匤家坊,传至宋初, 68世珣、稠与匡衡公后赟、世兴公等易匡为康,为泰和匡裔康氏初祖。 康珣公初官为17客都使,后因中进士、授安福知州,谐子由泰和迁居安福蒙潭,繁衍为安褔濛谭康氏。当有道公迁来泰和爵誉村开基之时,爵誉康氏早已认延孝公为“聚星堂”一世祖, 因此在当今的泰和康氏谱牒中,找不到我三仲祖及子孙先后迁来湖南的记载。
稠、赟、世兴等初祖的后裔成为“泰和邑独有康户巨镇名家”,以纲公幼名,尊康赐为(匡裔)康氏南迁始祖。 仍以金陵为郡望。此史实有《金陵匡氏庆衍方图》和《金陵匡氏宣公族谱谱》等资料为証。比对当今的《泰和爵誉康氐族世系图》,不但金陵郡望与匡氏、匡裔康氏相同,而且,京兆世系(一世)30世祚公传至宋初的子文、子忠、子信、子行,与匡氏30世纲公传至宋初的康珣、康稠同为68世,其中金陵11祖,又与匡氏58世吉州别驾传至康珣11祖的传承类似相同。至此已从江西古吉安匡裔康氏谱系找到了,新化谱记载的前三代先祖:一世康氏南迁始祖康赐生子(衎、衡)衡公官居光禄大夫,传至宋末明初,“江西填湖广”之时, 政仲的子孙与和仲、明仲公先后由吉安境内迁来湖南落业,这正是旧谱《清本论》的考查记载,传承世系与安福濛潭康氏完全相同。同时找到双峰洪山殿康氏是稠公之后。其迁湘祖世福公与我福祖同辈。
上述事实,若用康沫教授的敎导,已足以判定我康氏是句须公的后裔。我如实向《四川省康氏文化研究会》海林会长,向纲有公书面汇报,并恭请纲有出山组建寻根小组深入系统考查,于是“南八宗支寻根课题组”于2015年2月在四川泸州顺利诞生。但直到2016年11月的泸州研之时,还未找到判定泰和爵誉康是句须公后裔的直接证据,因而说不清道不明。
四.湖南梅山康氏是句须公后裔的认定
2017年《康氏文化》杂志第1期发表了,康镇明先生的学术研究《郡望和堂号与族源》一文,使我如梦初醒。
1.泰和爵誉康氏先祖于宋初由金陵迁居泰和,宋初所修之谱毀于战火,但世代相传至今,以金陵为郡望,与金陵匡氏郡望相同;以“聚星堂”为堂号,延孝公为一世祖。因此用镇明先生的以郡望和堂号辨别族源的正确理论为依据,辨别剖析《泰和爵誉康氏族谱世系图》,认定爵誉康氏是匡裔康氏,事实淸楚依据充分有效。
2. 镇明先生在文中还报导说, 总会已收的,明天顺二年编簒的《泰和晋阳合修康氏族谱》,把京兆康氏排除在外,……匡改康四大派的堂号里面就没有京兆堂。镇明先生进而列举匡改康四大派的堂号40余个加以说明,而爵誉康氏的堂号“聚星堂”就在其中。 因此《泰和晋阳合修康氏族谱》是认定爵誉康氏是句须公后裔的铁的直接证据,顺理成章,湖南梅山康氏是句须公后裔,与衡山、湘乡洪山殿两地为同宗康氏。
上述事实说明:事实胜于雄辩,主观意识改变不了客观的存在;探源考查的实践,检验了湖南梅山康氏是句须公后裔的真实存在。破解了南八公是《康氏邵阳族谱序》笔者艺术加工之谜。取得上述成果,是康、匡氏族人群体智慧的结晶,较应感谢的是康镇明先生。奇怪的是南八宗支,寻根课题组的考活动突然被终止,急忙纂修“南八系九修通”了。
五.浅说我康氏新的难解之谜
康镇明先生说“谱学如史学,其基本要求是力求真实”。
放心老辈在《寻根探源 任重道远》一文中也说“为实现在南八祖源上永绝疑惑与争论的愿望,专题组将引领广大族人
继续努力,克难前行”。然而当我康氏南迁始祖是康赐,而不是名叫康八的南八公真象大白,句须公为我族百世不祧己无由辩驳之时,急忙搬出姬封康叔,启动纂修“南八系九修通”,果然一下子就杜绝了惑疑与争论,迎来了康氏鸦鹊无声的空前大团结,这就我康氏新的难解之谜。
为发扬我国优传统文化,弘扬华夏文明正能量,我在此告诉同胞们:预知更多详情,还需详读我整理的“简易汇编”并对照所附证据,用事实,用证据做判定,起码弄个自我明白,若弄不明白,由寻根探源支撑,走到耄耋之年的老朽的我,劝君不做盲目崇拜的庸夫,好好地孝顺父母,家和万事兴比什么都好!这是我修正补充本综合考查,并公诸于众的原由也。
本人才疏学浅,为了共同的愿望,拙文中若有不当不妥,诚请批评指正。若发现有编造事实,还是那句话,请追究,我干当受罚。
我的手机:15828835021。 QQ 1162680754
四川内江康忠清
2019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