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派是中国人姓名中一个用以代表本系家族辈份的字,有的在三个字中间,有的则在末尾,以位于中间的比较常见。各家族大部份是取一些诗歌或对联式的词句,为家谱字辈进行排位。字派是宗族内规定族人取名时统一使用的排辈用字。有的叫字派,也叫字辈、班辈、行辈等等。
字派可以规范宗族,在研究姓族群落聚居、家族繁衍、迁徙流转、辨析世系、伦理道德、寻根问祖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字派还可以明确宗族世系。通过字派取名,使族人名字具有统一规范、恭正整齐,世系清楚明白,有规可寻。如果不立字派,定会世系不明,宗友混淆,昭穆失序,有损族威,不利于宗族制度的健全。
简单地说,字派就是一个标志,在宗族内可以看出他人的辈份高低,派者分也、行者同也。只有区别层次,才能以礼相称,列以尊卑,纲纪正焉。
字派自古有之,最正式的字派应该是起源于宋朝,当年宋太祖赵匡胤为后代制定了一幅十四个字的对联:“匡德惟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此对联是赵匡胤特为子孙规定的字派,也是人们见到最早的正式字派,意义深远。
一般情况下字派的形成、内容、涵义等都比较单一,内容讲的是修身、治国、平天下等,有的是后世子孙对祖宗前辈的尊敬、赞美与颂扬,有的是祖宗前辈对后世子孙的鼓励、期望与祝福。赵匡胤的此联字派,其匡德与伯师的用意,是对家族亲人的思念,敬祖怀恩,尊长重德。
晋阳世德远,汉唐萃仁贤。宋元多显达,明清甲科联。
积善征馀庆,存心贵用忝。枝茂因培本,泉深为有源。
宗亲咸体会,悠久定应乾。从是垂奕祀,伦行皆依先。
中华匡氏字派作者匡大有(号河所),出生于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值夏镇芳洲(麻洲)村。总世系97世(宝公29世),清康熙五十年辛卯(1712)年举人,候选知县。清雍正六年已酉(1729)年,为《匡氏胄公通谱》起草了“合一派行诗”。其文化底蕴好,也常为本族和他族撰写谱序等,是当地大名鼎鼎的“文博将军”。
“合一派行诗”后来几次继修《匡氏胄公通谱》和其多分支族谱,都将此行诗视为珍贵文献,一一照本入谱。由于本行诗词句完整,字意深刻,所以胄公后裔居住在吉安地区范围内的族亲,都是按照合一派行诗的用字排辈。启用后相互之间,长幼相称,和睦相处。
“合一派行诗”歌颂了匡氏家族历朝历代先辈的丰功伟绩,也期望后世生枝衍派,世代兴隆的美好祝福。真是值得称赞的好诗,值得赞美的好字派。为此中华匡氏通谱匡义生主编,曾经审阅了近百首字派之后,将“合一派行诗”推选而出。由于排辈行诗的完美,于
中华匡氏通谱的诞生,迎来了中华匡氏字派的统一,完成了一件令人振奋的大事、喜事,一脉所流,班次可据。有了本家族的字派,宗亲之间可以礼貌称呼,增进长幼间的友爱,促成家族团结和谐,使家族事业发达、人丁兴旺、长发其祥。本字派编排合理、规范有序、词句通顺、字义深远,既有诗词之美,又有族歌之韵,六十个字包含了六十个辈份,其六十世可以使用一千多年,则天长地久,久久长顺,不需短时增补。五字一句,好背又好记,希望各支各派能珍惜本字派。
匡氏家族是一个特殊的家族,宋朝初由于名讳改匡姓,使匡氏家族变成了一脉多姓,一祖多宗,其排辈字派更是五花八门。要彻底改变这种局面,困难重重。当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要我宗亲统一认识、团结一致,我相信困难压不倒有心人。当年丰城先祖赤公冒着有杀头之罪,率族属千人,捧谱诣阙,上奏朝廷,要求改姓复匡,皇恩允许后,才有部份宗亲恢复了匡姓,而多数宗亲没有复匡,仍然使用康、方、汪、王、姜、羌、徐等多姓。没有赤公之努力,就没有今天几十万匡氏宗亲的存在。先祖积德不能忘,前辈行善福满堂。先祖千辛万苦,为的是匡氏后人的发达,难道今天我们就不能为后人而想一想,为匡氏的统一,为家族的团圆出谋献策。在这里我再次呼吁:全族所有族人,所有没复匡的同胞,一定要同心同德同行动,转变观念,大胆作为,只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刚出生的幼子取名姓匡做起,定能完成匡氏统姓大业,实现匡姓家族大团圆。我坚信复匡归族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为此建议在复匡之前争取自愿把中华匡氏字派都能用上。统一字派也是复匡的一大基础,虽然有些人不姓匡,用上这字派,就能证明你已经回归了晋阳堂。字派一开始就是“晋阳世德远……,”晋阳代表匡氏家族,匡氏家族就是用晋阳辈的字派,所以只有匡氏后裔才能享用这完美无瑕的字派。在这里我表示:本人提倡大家都用上中华晋阳匡氏字派,绝不是宗亲现用的字派不好,而是为了完成整个匡氏家族字派的统一,所以希望大家忍痛割爱,像中华曾氏一样,全族通谱、通辈,一盘棋。尽早把我族建设成为更加朝气蓬勃,兴旺发达,团结一心的幸福大家族。
江西吉安 匡秋宇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