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湖书院位于江西铅山县鹅湖山麓,因山上有鹅湖得名。与吉安白鹭洲书院、庐山的白鹿洞书院、南昌的豫章书院齐名,并称为“江西四大书院”。南宋淳熙二年(1175),朱熹、吕祖谦、陆九龄、陆九渊在此聚会讲学,史称“鹅湖之会”,鹅湖书院因此而闻名。四子殁,信州刺史杨汝砺筑“四贤祠”以资纪念。淳祜十年(1250),朝廷命名为“文宗书院”。明景泰四年(1453)重建时,称“鹅湖书院”。
在鹅湖书院近千年的历史中,有一位泰和人在书院做过山长,他就是泰和县灌溪镇新居村的匡文涛。
匡文涛(1884—1951),名天稟,号裴章。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考录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现南京大学前身)农业专科,成绩优异。宣统三年(1911)毕业后先后担任泰和县立千秋书院教员、铅山县鹅湖山长。1916年,任上海商务印书馆数学编辑,编著出版了《平面三角》《立体几何》《平面解析几何》《微积分》等教学参考书。抗日战争期间及抗日战争胜利后,先后担任过南昌、吉安、泰和中学教员。执教39年,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深受师生的敬爱,特别是数学教学方面,享有盛名,曾有江西数学界“四大金刚”之一的称誉。
匡文涛一生为人正直,不畏权势,勇于主持正义,扶危济困。他在任鹅湖书院山长时,当地寺庙中有一不法修持者,恣意欺压周围老百姓。有一次,附近有个居民上山砍柴,被寺庙里的恶徒杀死,铅山县知事接受寺庙贿赂,决定大事化小,不予审理。他挺身而出,为民请命,迫使县知事惩办恶徒,并要寺庙为亡灵超度,给死者家属抚恤,为民平愤。当他离开鹅湖书院时,20多户村民含泪相送。
1930年除夕前,匡文涛从外地回家过年,听说当地国民党乡政府以“抗粮”为名,抓走了一些无辜群众,他多次出面交涉,使无辜群众获释。红军北上抗日后,土豪劣绅对革命群众实行反攻倒算,他坚决反对,并出面交涉,使部分红军家属免遭毒害。
近代数学家教育家匡文涛嫡孙匡达仙先生和儿子匡平华先生,在广东河源喜接《中华匡氏通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