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氏胄公位下通谱》的倡议发起人和出资人
——民国初期吉安巨富大慈善家匡裔康文卿先生
作者:江西泰和匡细华(发表于2017年6月30日)
资料搜集者:江西分宜康天旭,湖南娄底康纪文,吉安富田匡小芳,泰和灌溪匡思堉 匡萃舜 匡思阶
去年12月20日深夜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族人长者打电话给我说:民国时期吉安府巨富康文卿为我们匡氏宗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你应该为他的事迹写文章公诸于众,以激发后人。我问他康文卿的基本情况,这位兄长只告诉我说:如果没有康文卿就没有民国八年的《匡氏胄公位下通谱》,另外我们灌溪民国九年修纂的族谱和泰和县灌溪小学也是康文卿倡修和创办的,资料叫我自己去寻找。
康文卿先辈是哪里人?他胄公位下哪支哪派?一直联系各地族人都没个结果。心想既然还未复匡应该是琬公派康珣公位下的后裔吧?又请了永新康发远兄长帮忙打听,也未果。
前些日子联系分宜康天旭先生,天旭宗亲很热心,当天就打听到了是青塘人,不久又发来几张图片,说是湖南娄底康纪文先生给他的。仔细看看康文卿竟然是珏公28世孙.子环公分徙青塘的后裔!随即联系湖南娄底康纪文先生,纪文先生很快就发来了有关康文卿的全部资料,确定了康文卿先生系灌溪基祖昭夫公位下23世孙,我应该称他曾祖。
经过联系灌溪族人匡思堉匡思阶和匡萃舜老师查阅《灌溪匡氏宗谱》文卿先辈的身世完全弄清了:灌溪匡氏《尚本堂》基祖昭夫公位下第七世士可.祥可.贤可.济可公,其中贤可公分徙吉安值夏为《复古堂》祖,贤可公曾孙子环公又分徙吉安青塘为《树德堂》祖,康文卿先生系子环公十四世孙,按灌溪匡氏字辈:夫初季时朝,伯可以德子。公务士世宏,孔光孟克延。一道信希天,显达思先哲。康文卿先生系第23世,老谱记载:文卿先生行名信智,名桂林,字聚奎,号文卿。咸丰九年丑月生(1859年)。
信智文卿公早年丧父,兄弟四人卿公为长,其母柴氏孺人抚养四个孩子家境巳是无隔夜宿粮,只好忍痛让卿公去当伙计,还可以学点经商之道。卿公颇有经商天份,借支在赣江之滨开设“隆昌木行”附设旅社,精心经营。经过近20的经商成为了吉安首屈一指的巨富。
卿公自己仍过着十分节俭的生活,却博世广济,一生为社会和家族捐款数额较大的达180多次,折银元高达20余万!
清政府诰授卿公桂林先生为奉直大夫(正五品),民国时期国民政府赠匾《义举仁风》,1935年行政院授于褒扬证书给77岁高龄的信智桂林先生。
由于中国封建社会残酷的避讳礼制,中华匡氏族人在北宋赵匡胤登基后陆续被迫易匡改康.方.王等姓,开宝八年冑公位下珣公派和稠公派全部易匡为康。
后因种种历史原因吉安胄公(字仲学)位下的后裔一半以上未能复匡,仍是康姓。且分布四省八县之广,若不联修族谱久而久之则造成昭穆既远,以为路人!身为胄公位下四十二世孙的桂林文卿公,既是吉安地区巨富大慈善家又是家族长字辈,莫忘根本,于民国初年毅然捐建冑公总祠《龙川堂》,并发起倡修《匡氏胄公位下通谱》,文卿公这一义举得到冑公位下各支系族人的热烈响应。民国八年一套工程繁浩共二十一册的《匡氏胄公位下通谱》终于发行了!
文卿公又连续在灌溪老家出资倡修第十四届《灌溪匡氏宗谱》,于民国九年发行。(现存《灌溪匡氏宗谱》是第十四届续修谱。
文卿公不但是巨富大慈善家,还是社会活动家,除任他创办的吉安隆昌木行经理外,还曾任中国红十字会吉安分会会长,吉安县中医送珍局局长,吉安县道德协会会长,吉安县先觉祠善长。
文卿公十分重视教育事业,创办多所中小学校,民国期间在灌溪老家创办了《泰和县灌溪小学》。文卿公一生捐献给教育事业的费用多达5万余银元!而且捐资建校从不言谢,只问银元够否?
文卿公的伟大善举得到民国政府和社会的赞扬,江西省省长李定魁授他《急公好义》匾,1935年9月4日,行政院颁发他《义举仁风》巨匾,以褒扬文卿公。另外还有地方政府等赠送他牌匾计25块。吉安商会萧宗川赋诗赞扬康文卿先辈:"我欲善士行,特出前无古。起义自微寒,眼光超市贾。积财不自私,济施常遍普。慷慨解囊助,不作守钱虏。”作为文卿公的真实写照。
文卿公出身贫寒,幼年母亲长年日以夜继给人干粗活还不能养家糊口,心中对改变这种极不公平的世道充满渴望。当年毛泽东和朱德领导工农红军在富田东崮一带与国民党反动派军队周旋时,文卿公带上保镖用箩筐装上银元和西药伪装好几担,秘密送去工农红军指挥部,还秘密送粮红军,时任红一方面军总指挥们朱德感动地对文卿桂林公说:“你不是土豪,也不是资本家,是个大慈善家!″
文卿公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成吉安地区的巨富和名人,用一生积累的财富大部回报给社会和家族,这是一种具有爱心和道德为基础的博大胸怀,成为吉安地区历史上一代令人敬仰的道德楷模。更是晋阳匡氏匡裔康氏族人的道德楷模,文卿公先辈一生的义举善举将激励我们后一代行善事做好人。
民国24年(1935)内政部颁发给康文卿的褒扬证书和江西省的赠匾
《灌溪匡氏宗谱》记载康文卿的基本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