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匡裔网

匡天齐 四川音乐学院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2017-07-13    阅读 705   来源:天下匡裔网  作者:   

匡天齐老师,四川音乐学院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

笔者于200727日午后,在四川音乐学院“竹苑”拜会了匡天齐老师。年逾7旬的匡老师,头发霜染,身体有些发富,却剑眉青黛,面色红润,精神尚好。

匡天齐,笔名匡淼,19353月生于四川射洪县。父匡伟,喜爱吹箫;母曹玉华,喜爱唱歌。父母鼓励儿子唱歌、拉琴。天齐还爱看川戏,摸仿着唱段子。父亲支持,请人来为儿子拉琴伴奏。天齐对音乐很敏感,县里的童子军铜鼓乐队来学校演奏,也觉新鲜,且激动不已。想学板胡,自己买不起,就去借别人的来学拉。天齐小小年纪就帮父母分担担子了,种庄稼、放牛、磨面粉。去坡上放牛时也带上板胡。还别出心裁,将琴弓取出来当小提琴拉。把田螺和竹筒斗起来当乐器,吹出一些简单的调子。应该说,这段经历是天齐步入音乐之门的启蒙期。

1956年毕业于西南音专(四川音乐学院前身)理论作曲系,留校工作一年后,为了搜集民间音乐和体验生活,暂调宜宾,打算两年后返回。来宜后,竟爱上了宜宾雄奇秀美的山川,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和朴实淳厚的世风民情,并写出了《二郎担山赶太阳》、《吆鸡》、《我站在金沙江畔》及歌舞剧《歌颂战斗英雄陈绍光》等作品,受到人们的喜爱。他不但没离开,还将在中国科学院工作的爱人陈华昌也调来宜宾,在宜三中教生物。而他先后在宜宾师范、宜宾地区文工团、宜宾县二中、宜宾县宣传队、宜宾市文化馆工作。曾任过宜宾市音协主席、宜宾县宣传队队长等职。夫妇俩在宜宾生活了19年,宜宾是他的第二故乡,至今还梦牵魂萦。

1975年借调回川音,次年正式调入川音作曲系执教。直至1995年退休,还留任了一年。

多年来,他演出、发表,获奖的音乐作品很多,主要有:交响音诗《祖国之春》,钢琴独奏《闹年》,民乐《思亲》,歌舞剧《歌颂战斗英雄黄继光》,歌曲《二郎担山赶太阳》、《吆鸣》、《峨眉月》、《原野上的小花》、《好年头》、《春满杏花沟》、《江南雪》、《小白帆》、《叮铃铃》(已编入四川省中学音乐教材)等。主要的广播、电视作品有《四川汉族民歌广播讲座》(共九讲,四川人民广播电台1980年播)、《蜀乡竹枝翻新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四川人民广播电台1983年播出)、《四川革命历史民歌简介》(四川人民广播电台1986年纪念红军长征五十周年播),民族音乐电视系列片《川之韵》(共分汉族、彝族、藏族、羌族民歌4集,四川电视台摄制,国内外发行)。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有:为《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四川卷》上卷卷首撰写的《四川汉族民歌述略》(中国ISBN1997年出版)、《四川汉族民歌的分类及其艺术特点》(载《音乐探索》1984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音乐舞蹈研究》1984年第11期全文转载,荣获四川音乐学院论文纪念奖)、《论单句腔兼论民歌曲式发展之原型》(载《音乐探索》1987年第2期及1993年《中国音乐年鉴》)、《对民歌歌种与民歌分类的思考》(载《音乐探索》1992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音乐舞蹈研究》1993年第3期全文转载,荣获四川省民俗学会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等。专著有《四川汉族民间婚礼与婚嫁歌》(《音乐探索》、《艺术求索》两刊分别于1994年第4期、1995年第2期起连载,荣获四川省民俗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编著有《民间歌曲概论》等教材。在完成艺术学科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四川卷》编纂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荣获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颁发的文艺集成志书编纂成果二等奖。

关于我们
天下匡裔网是匡氏宗亲最重要的分类信息发布平台之一,以“继承匡氏精神、弘扬匡氏传统文化”为特色,融合各类匡氏新闻资讯和行业信息,以发布和报道姓氏传统文化信息、即时新闻资讯等,竭诚地为访问者提供信息服务。
版权声明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维权、免责声明:1、本网站非商业性质 2、内容谢绝用作商业传播 3、若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将及时撤消,恕不承担法律与经济责任!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言论与本网无关!
联系方式
监督:18576633667
QQ群:908637488
邮箱:chinakuangsh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