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匡裔网

浅谈匡氏宗族文化

2019-11-09    阅读 1,939   来源:天下匡裔网  作者:   

  


 

  匡氏封姓始祖句须

  


 

  浩浩神州,孕育龙人一脉。遥遥华胄,流分姓氏千祥。厥有匡氏,盖为望族。数千年人文显赫,百余代业绩辉煌。

  追其祖先,直溯轩辕春秋古远。封其姓氏,始祖句须清扬。或曰衡公之系。或曰衎公之房。文臣武将,母仪皇娘。时逢唐末北宋之变,族遇避讳易姓劫难之殇。流落四方,隐姓逃亡,直至南宋力奏,匡臣复姓始张。

  元末爆发战乱,江西两番填广,明末清初又填川,手足易族分散,匡姓演变充满历史沧桑,康熙帝立诏复姓统领百川,势若汤汤。忆先祖之不易,晋阳郡望繁衍,留焕彩华章。

  


 

  匡衡

  匡衡(生卒年不详),字稚圭,东海郡承县人,西汉经学家,官至丞相。匡家世代务农,但匡衡却十分好学,勤奋努力,由于家境贫寒,他不得不靠替人帮工以获取读书资用,他“凿壁借光”的故事被世人广为称颂。

  


 

  匡源(1815一1881) 字本如,号鹤泉,胶州人。出生于书香人家,自幼聪敏好学,才思敏捷,认真刻苦。十三岁考秀才,文采卓异,擅诗文,号为神童。他少有大志,传世他题“世人多白眼,吾独上青云”诗句以自勉。匡源是清代咸丰临终前托孤的顾命八大臣之一,还是一位有名的书画家。他13岁中秀才,24岁中举人,34岁成为皇太子的老师.

  


 

  匡裕民(1907-1977),江西万安人。1926年参加万安县农民协会。次年参加赣西南农民起义。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乡苏维埃政府土地委员,自卫队队长,军委警卫团班长,红一方面军总部炮兵连连长,红三军团特科队队长、炮兵营营长,红一军团炮兵连副连长、山炮连连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炮兵团参谋长、副团长,延安炮兵学校副校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炮兵副司令员兼炮兵学校校长、东北野战军炮兵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第四野战军特种兵副司令员。参加了辽沈、平津、太原等战役。建国后,任中南军区炮兵司令员。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指挥所主任。回国后,任东北军区炮兵司令员。1957年毕业于军事学院战役系。后任炮兵副司令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匡斌(1913-1971),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1],湖南湘乡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转入中国共产党。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曾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匡互生,1891年出生于邵阳东乡。幼年在乡学读书时练就一身武术。

  1910年到长沙入驻省邵阳中学读书。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湖南一马当先。时年20岁,正在长沙邵阳驻省中学读书的匡互生,毅然扛起长枪,跟着石基老师勇敢地投入攻打巡抚衙门的战斗。

  1915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专攻天文学。

  1919年初将同言社改组为工学会,他负责起草了工学会章程,主张联络和团结更多的同学,提倡工学合一,并出版《工学》杂志。

  1919年5月4日,爆发了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他是这次运动的策划者之一,与傅斯年、段锡朋等组织了天安门大会和会后游行。北京学生集会游行,陈苠尽率先冲入曹汝霖住宅,火烧赵家楼。

  是年夏,匡互生毕业于北京高师,回湖南,在长沙楚怡小学任教。

  


 

  1924年受聘于浙江上虞春晖中学任训育主任,提倡教育改革。不久,到上海与夏丏尊、丰子恺等创办立达学社。

  1925年春,匡互生在虹口老靶子路创办立达中学,是年秋,又在江湾租地建舍,改名为立达学园,增办高中,并设农艺科和艺术专修科。

  3年后学园开辟农场,学生从事养鸡养蜂和园艺,进行生产劳动教育。受国民政府农业部之委托,增办养蜂训练班,培养养蜂人才。

  1928年8月经教育部特许,学园添设农村教育科,培养县、区、乡各级行政人员;乡校校长、教员和从事推广农业合作、民众教育运动的人员等。

  1930年8月农村教育科迁南翔柴塘,购地20余亩,建立立达分园,并设附小。正当学园办得兴旺之时,一·二八淞沪战争爆发,江湾、南翔两地校舍先后毁于战火。匡互生不顾身患肠癌,忙于复校,未及时医治。

  1933年4月22日在上海病逝,终年42岁。遗体葬于立达学园农场。

  1986年,其骨灰归葬邵东原籍

  


 

  祠堂介绍

  宗祠即是祠堂,是汉民族供奉祖先和祭祀场所,是宗族的象征。宗庙制度产生于周代,当时,宗庙为天子专有。到了南宋,朱熹提倡兴建家族祠堂。宗祠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家族的圣殿。作为汉民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

  


 

  


 

  风水讲究

  龙脉

  祠堂既然是先人灵魂的归宿,自然要占尽龙脉生气,方能庇佑子孙后代。修建祠堂,讲究背山面水,左右护卫,明堂宽大,水出吉方,水口收气,与外界地形地貌不冲突等。

  水塘

  祠堂门前一定要有水塘,或拱桥、大路,因为水主管族运财源。若想要家族人丁财运两旺,必须背靠为实,水抱宗门。

  享堂

  又称为“祭堂”,是供奉祖宗牌位的地方,是整个祠堂最重要的地方。空间要大,建筑要高大,材质要好,采光要足。方能阴阳相济,虚实相生,刚柔互补。

  祠堂结构

  宗祠从前往后,由门坊、仪门、门厅、享堂、寝堂五部分组成。

  寝堂是祠堂中最庄严之地,是摆放祖宗牌位和族人跪拜祭祀之地。牌位不是任意拿来放上去的,自立祠供奉之始祖及始迁祖,要举行隆重的“进主”仪式,按世序一定位置依世代供奉的。

  宗祠正厅供奉着始祖公及夫人塑像,左边是建祠宗支宗亲各支祖公及夫人塑像,右边是广行忠孝善事,两侧依次陈列着历代珍藏的龙头祖牌,如同"家谱"。

  祠联,包括堂联、楹联、门联等。通过对联形式,将姓氏的来源、发祥地、祖先的居住地、名讳字号、官位以及祖先的嘉行懿事等内容,用言简意赅的语言进行的艺术再现,以达到不忘祖先、不忘故土、不忘根源的目的。

  


 

  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中国共产党,忠于朋友,忠于家族,谨遵圣训三之以,恪守儒风二与其。

  


 

  生居中土,添列人伦,蒙天地盖载之恩,荷日月照临之德,蒙神恩而庇佑,赖君亲以匡扶,承师教诲,开启智慧,年無片上,月有多愆,暑往寒来,少伸答报,于是我们要铭记五个大字,常存一片丹心。

  




 

  江水长流绵世泽

  庐山远峙耀宗风

  句须衡公根系长,崇源老祖拓地疆。

  钟灵毓秀云山麓,隆回孕育有迁乡。

  枝繁叶茂辰水润,太和徙湘出晋阳。

  祠址三迁巍峨立,宗亲千余聚一堂。

  








 

  家族是“家庭”和“宗族”的合称,是一个由血缘、亲情、伦理构成的生活共同体。家族情怀是指我们对家族的一种认同、依恋,一种难以割舍的血脉相连的情感,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保护价值

  祠堂文化是祖先崇拜和儒家文化有机结合,表达了人们敬天法祖和对祖先慎终追远的崇拜心理,是纪念祖先的一种很好的形式,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具体传承的体现。祠堂文化是研究地域社会文明的有效载体,是以家庭的形式维护一方稳定、保障人们安居乐业的有效方式,研究和延续宗祠文化是对我国各区域的地方传统民俗、独特乡间文化发掘,虽祠堂这一产物在人们生活中已不再占据重要地位,但是却成为人们心中信仰的归宿。

  数字化祠堂

  现在的年轻人对祠堂文化关注的较少,而数字化祠堂是孝爱祠堂的载体,可以有效的让年轻人与家族祠堂文化更好的联系起来。现在很多祠堂正数字化转变,通过互联网+软件可以更便捷的实现家族视频宣传、族谱世系图和家族世系考的录入、在线及时录谱等功能。

  重视祠堂谱牒文化,不忘血脉传承。以积极引导、发动联系全国匡氏宗亲,通力合作,趁族中长老健在,抡救性的为自己分支脉理清世系,这样,上才对的起列祖列宗,下才对的起后世子孙,寻根问祖不论贫穷富贵,天下一匡同出晋陽句须。

  浪淘沙 .贺祟源公宗祠落成

  作者:匡乐友

  祠宇换新容

  别致穹窿

  团结奋起建丰功

  砥砺前行扬浩气

  族旺心雄

  后辈奕峥嵘

  天道归忠

  文韬武略远名崇

  祖德衡光绵世泽

  尽显宗风

  二0一九年十月一日

关于我们
天下匡裔网是匡氏宗亲最重要的分类信息发布平台之一,以“继承匡氏精神、弘扬匡氏传统文化”为特色,融合各类匡氏新闻资讯和行业信息,以发布和报道姓氏传统文化信息、即时新闻资讯等,竭诚地为访问者提供信息服务。
版权声明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维权、免责声明:1、本网站非商业性质 2、内容谢绝用作商业传播 3、若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将及时撤消,恕不承担法律与经济责任!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言论与本网无关!
联系方式
监督:18576633667
QQ群:908637488
邮箱:chinakuangsh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