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发现的《匡氏族谱》中记载的始祖均为匡句须,在家谱及有关资料中对匡句须的说法也等等不一:一是说匡句须是中国匡氏的得姓始祖。根据《风俗通》和《通志.氏族略》上记载,匡原来是一个地名,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个邑,句须曾担任匡邑的宰,他的子孙就以邑为氏而得姓,称为匡氏;故匡氏后人奉匡句须为匡姓的得姓始祖。二是说匡句须是晋阳人。三是说匡氏望族居于晋阳郡,就是现在的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四是说匡句须与孔子是同时代的人等等。
文白对照全译《左传》鲁成公十七年(公元前574年)
【原文】:齐庆克通于声孟子,与妇人蒙衣乘辇而入于闳。鲍牵见之,以告国武子。武子召庆克而谓之。庆克久不出,而告夫人曰:「国子谪我。」夫人怒。国子相灵公以会,高、鲍处守。及还,将至,闭门而索客。孟子诉之曰:「高、鲍将不纳君,而立公子角,国子知之。」秋,七月壬寅,刖鲍牵而逐高无咎。无咎奔莒。高弱以卢叛。齐人来召鲍国而立之。
初,鲍国去鲍氏而来为施孝叔臣。施氏卜宰,匡句须吉。施氏之宰有百室之邑。与匡句须邑,使为宰,以让鲍国而致邑焉。施孝叔曰:「子实吉。」对曰:「能与忠良,吉执大焉?」鲍国相施氏忠,故齐人取以为鲍氏后。仲尼曰:「鲍庄子之知不如葵,葵犹能卫其足。
【译文】:齐国(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的庆可(齐桓公的后人)和齐灵公的母后私通,男扮女装和一个宫中女子坐上车进入齐宫的夹道内,不料被齐大夫鲍牵看见了,鲍牵把这事告诉了国武子。国武子就把庆可叫来训斥他一顿,庆可由于害怕就躲在家里不敢出来,并且悄悄告诉自己的夫人说:“国子在责怪我!”庆可夫人听了之后很生气,这时国子陪同齐灵公去开会,为的是策划攻打郑国的军政大计,高无咎和鲍牵在齐国留守,当齐灵公快要回国时,齐国首都关上城门搜索间谍,这时声孟子(齐灵公的母亲)告诉齐灵公说:“高、鲍两个奸臣不想让你进城,目的是废黜你改立公子角为新君,而且这项阴谋国子也知道。”同年秋天七月壬寅之日,齐灵公下令砍断鲍牵的脚,又把高无咎放逐国外。高无咎逃往莒国(今山东日照市莒县),他的儿子刘弱在他的封邑卢城造反。齐国派人到鲁国(今山东曲阜市)通知鲍牵的弟弟鲍国,并召他回到齐国立为大夫。
在此之前,鲍国离开鲍氏来到鲁国之后,出任鲁大夫施孝叔的家臣。那时施家经过一番占卜,卜辞中显示立匡句须为家宰很吉祥。施家家族很大,家宰可拥有一百个采邑。施氏给匡句须采邑让他做家宰。他确让位给鲍国,被退回采邑。施孝叔对他说:“你作家补吉利。”匡句须回答说:“能够推荐贤者,再也没有比这更吉祥的了!”鲍国在施孝叔家中忠贞不二,因此齐国人就立他为鲍氏的后人,因此孔子说:“鲍牵的见识还不如葵花,因为葵花尚且能保护自己的根,可是鲍牵却不知道保护自己的脚。”
作者:匡永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