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匡裔网

《中华匡氏通谱》是匡姓发展史上的一座历史丰碑

2017-07-13    阅读 489   来源:天下匡裔网  作者:   

《中华匡氏通谱》经过编委会几年来的不懈努力,终于在金秋灿烂的重阳节发行了。本人作为匡氏家族的一员,能有幸在四川华蓥匡家祠堂见证这一重大的历史时刻而倍感自豪。因长期在召回晋阳康氏回归匡氏大家族做了一些该做的工作,还被组委会赠送了一套《中华匡氏通谱》,心里十分感动和欣慰。

纵观中华匡氏2600年的发展历史,我们匡姓始于春秋,起于战国,显于汉,盛于唐,却因残酷的封建避讳制度而散于宋!

公元前574(鲁成公十七年),鲁国的施孝叔大夫要提拔一位家臣大总管,且享有百户采邑。恰好有位身份很高的人从齐国来投靠施孝叔大夫,也做了他的家臣,这人叫鲍国。因鲍牵在齐国惨遭迫害被砍了双脚,鲍国便投了鲁国施大夫。一心想要匡句须当大总管的施大夫只好用占卜的方法来确定句须公为大管家,句须公却让给了鲍国,而且把百户采邑也给了鲍国。施大夫对句须公说:占卜你是最佳人选呀!句须公回答:能让给忠良不是更佳吗?不久齐国派人来请鲍国回去委以重任了。鲍国走后句须公在鲁国出任邑宰。

半个世纪以后,孔子为这段故事写了评论,间接上为句须公的仁让之举点了赞。

句须公在鲁邑任职期间深得民心且政绩显著,为世人赞颂,地名也称为匡邑。句须公被中华匡氏奉为匡姓始祖。

战国时期匡氏最突出的历史人物是匡章,章公又名章子,匡子,早在齐威王末年就是齐国将领,历仕齐威王、宣王、闵王,是孟子的学生。随孟子多次出游,学识渊博,指挥过多次大战役,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是齐国霸业的奠基者,战国未年的风云人物。

齐威王时期就显现了章公的军事才能。齐宣王六年(314),章公率十万大军不到两个月就占领了燕国。史称灭燕之战。齐宣王十九年(301),章公率领齐军联合韩军魏军在垂沙(今河南唐河西南一带)大败楚军,使楚国分为几块。史称垂沙之战。齐闵王三年(298)章公又率齐魏韩三国联军打败了不可一世的秦军,大破秦国函谷关,迫使秦国求和。史称函谷关之战。

遗憾的是后人没有保留下章公的著作,使诸子百家缺了一位匡子。更遗憾是太史公司马迁也没有为匡章公列传彰显他的丰功伟业。

到汉朝元帝时是中华匡氏的显赫时期,匡衡公深得元帝赏识和器重,以明经而极位大臣,被《汉书》列为名相,班固用上万字篇幅记载了衡公的生平业绩。

事实上衡公的成长道路并不平坦,十分艰难。幼年家境贫寒,想苦读的基本条件都没有,故穿其壁而引其光来用功苦读。这个凿壁偷光故事盛传了两千多年,已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被奉作读书人苦学成才的典范。

衡公的仕途艰难,早年九考才中丙科,因经学家们所推重才做了太一小文吏。由于衡公对《诗经》极精通,深得当时还是太子的元帝好感。元帝既位后衡公为郎中,迁博士、给事中一路高升。衡公高居官位后在社会上极力宣扬道德教化,弘扬礼让仁爱之风。业绩显著又迁光禄大夫,升太子太傅。后因上书改变社会面貌有功升为右丞相。

衡公一生勤奋无比,博学多才,经学绝伦,刚正不阿,直言进谏,深受世人敬重,成为汉代著名的经学家和政治家。被《汉书》列为名相而世世代代相传。

衡公的父亲纲公以子为贵封为东海太守,长兄衎公也官居尚书令。衎衡二公的后裔也历代在朝为官。汉朝可谓中华匡氏的显赫时期。

唐代中末期是中华匡氏繁衍迁播的旺盛时期。贞观八年,匡胄公(字仲学)由镇江府金陵郡迁任江西吉州通判(又名别驾)。任满后选择了沃野百里且交通便利的原赣江河岸泰和祁州安家开基。胄公生二子,长琬公,后裔徙迁安成石门(今安福县),琬公十世孙匡珣公(字本瑰,号艮川)徙迁濛潭阳丘为濛潭一世祖。琬公系主要分布在江西中北部的安福、永新、上高、分宜一带。明初湖广一带因战争造成人口骤减土地荒芜,大明王朝号召江西填湖广,吉安地区的大批乡民以政府组织由江西泰和在千秋乡一个叫鹅颈大丘的地方迁徙湖南安居,并给予很优惠的政策。珣公派是晋阳族人一个大支系。冑公次子珏公的后裔在唐玄宗以后繁衍迁播,珏公传六世有壩、坊、洎、坎、圻,坊公徙迁千秋乡印下开基,洎公因避安史之乱仁善深溪开基。洎公传四世稠公生三子宣、宁、宝,宁公徙仙槎前溪开基,宝公徙庐陵麻洲开基。宣宁宝三支系主要分布在吉安地区中南部的一百多个大小村庄。还外迁粤、闽、湘、鄂、渝、川等省,是中华匡氏和匡裔康氏的重要组成部分。

衡公位下33世孙义公、合公、索公三大支系唐末在吉安地区也同样快速繁衍迁播,主要分布在吉水、泰和、永新、万安一带,还有合公、索公后裔徙迁赣南于都、兴国一带,也还外迁湘渝川等省。现今湘渝川贵等地巳恢复匡姓的族人基本都是由江西吉安地区迁移去的。

综上所述,中华匡氏把吉安地区视为第二发源地。其它地区的匡氏在唐末也有较快的发展。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登基,根据自秦汉以来的封建避讳制度:凡与皇帝名字或读音相同姓氏都要避而改之。公元975年南唐后主李煋投降归宋,袁州路使匡珣公和蕲州刺史匡稠公等多位在为官的匡氏太公都改为康姓了,宋朝初期是我们中华匡氏发展史上最黑暗的一页!旧时修族谱谓之匡姓散于宋。

自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的飞快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中华传统文化得到复兴。进入90年代有部分姓氏开始倡修全国性通谱,由于中国历史上残酷的封建礼制,原本不是小姓的中华匡氏只有三十三万人姓匡了,自匡句须一脉而下的晋阳族人还有近一百万人还是姓康、方、王、徐等,由于诸多因素这一百万与匡氏有血缘关系晋阳堂族人仍未恢复匡姓。只有一小部分一直与匡姓联修族谱。

因此中华匡氏要修全国性的通谱其难度可想而知。但是往往在最艰难的时侯都有勇敢者站出来!修水县的匡义生先生以常人难以想象的胆识从还差十岁退休的公务员转为族仆毅然出山,承担中华匡氏东山再起的重任。四川华蓥企业家匡全明从日理百机之中全力推动中华匡氏的多项工作。并身明大义捐巨资和筹备资金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

早在新世纪初湖南匡方毅先生就开始搜集全国各地有关匡姓的相关资料,于0610月在吉安青原区值夏镇主持了全国匡氏宗亲会议。12年四月第一次中华匡氏文化研讨会在修水渣津举行,决定成立以匡义生为团队的《中华匡氏通谱》编委会。方史华、匡秋宇、匡明安、匡方毅、匡冠球、匡剑、匡德兴等一批有志之士开始了紧张有序的材料收集和编写工作。匡义生、匡明安、匡冠球等先后走遍了我们吉安地区有代表性的几十个匡姓村庄,三次来灌溪调取资料和督促资料准备工作。在收集老谱资料及祠堂祖茔拍照取样等活动中还不断发现与匡氏有直接血缘关系的匡改康氏支系。125月匡义生主编发现双峰世福公后裔出自灌溪八大房,和匡秋宇副主编责令我尽快查实世福公出自灌溪匡氏哪一支,同年7月秋宇老师冒着酷暑驱车来灌溪亲自采集老谱资料并在匡氏天下网上公布,经过几年的努力双峰康君凡先生终于在去年正月率队来灌溪认祖归宗。13年底匡冠球先生一行来灌溪参加新《恩荣堂》庆典发现湖北仙桃康氏支系源于灌溪《尚本堂》,把仙桃康晏后老先生写给家父的一封信带回修水。匡义生匡明安匡冠球等又专程去湖北仙桃收集资料把仙桃康氏汇入《通谱》。今年清明节湖北仙桃康后勤率队来灌溪认祖归宗。随后兴国程溪一支晋阳康氏与泰和村前匡氏对接,程溪康显钓老先生率队来泰和村前认祖归宗。九月发现四川绵阳康氏支系出匡胄公派康珣公位下鹏运公支系,正在百忙中的匡义生主编发函邀请绵阳康年奎先生参加《通谱》发行庆典。《通谱》的发行将带来更多的晋阳康氏回归匡氏大家族,福建长汀康氏已派员参加《通谱》发行庆典,他们源自泰和绅深匡氏。泰和县晋阳康氏晋用公位下三大支派近千户匡氏后裔,他们的宗族负责人正在开展宣传工作,即将回归匡氏家族。本月十二日湖南双峰康光明康秀峰一行前来灌溪查谱,结果与灌溪《尚本堂》支系《新如堂》完全对接。

《中华匡氏通谱》像个巨大的陈列馆,把匡氏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文化、全国匡氏大小宗族支分派别、人口分布都有条有序地一一展示在我们眼前。有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意义。同时也提示我们,至今仍有上百万的晋阳康氏等与晋阳匡氏是匡句须一脉而下的子孙,是我们的族亲。他们的遗传基因和文化基因与卫康叔系根本无法匹配!寻根问祖、正本清源是中华儿女的天性。因此,召回晋阳康氏族人认祖归宗,壮大我中华匡氏,是历史赋予我们光荣而艰苦的使命,每一位匡氏和匡裔康氏族人都有义务为“康归匡”工作添砖加瓦。

 

关于我们
天下匡裔网是匡氏宗亲最重要的分类信息发布平台之一,以“继承匡氏精神、弘扬匡氏传统文化”为特色,融合各类匡氏新闻资讯和行业信息,以发布和报道姓氏传统文化信息、即时新闻资讯等,竭诚地为访问者提供信息服务。
版权声明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维权、免责声明:1、本网站非商业性质 2、内容谢绝用作商业传播 3、若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将及时撤消,恕不承担法律与经济责任!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言论与本网无关!
联系方式
监督:18576633667
QQ群:908637488
邮箱:chinakuangsh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