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互生(1891—1933),字人俊,号务逊,又号日休,湖南邵阳人。1891年11月1日生于湖南邵阳东乡天台山,他“奋然而起,作点革命的工作”,始于辛亥之役。辛亥革命时,曾跟长沙革命军攻巡抚衙门。1913年在邵阳中学读书时作文痛骂北洋军阀。匡互生来自清末民初革新风气最为硬朗的省份之一湖南省,当时的湖南省可以说是群星灿烂。他是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学生,五四运动天安门大会和会后游行的三位主要组织者之一。1919年夏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数理部,1933年4月22日病逝于上海。
己亥的清明节即将到来,再过一个月又要迎来“五四”运动的百岁周年。不由得使我想起五四运动的先驱们,那些为了民族存亡把生命置之度外的学生领袖如:罗家伦,匡互生,许德珩,傅斯年,段锡朋,张国焘,梅思平等,还有参加五四运动的爱国学生们。
尤其是我们匡氏家族的匡互生宗长(崇敬的长辈),是我们匡氏近现代的杰出人物,也是彪柄中国近现史册的革命家教育家。著名经史专家周予同说匡互生:“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最值得纪传的人物。”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以学生为主体各界人士参与的爱国运动。
匡互生是五四运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之一,与傅斯年.段锡朋等人组织了北京学生集会游行,天安门广场大游行,率先冲入曹汝霖住宅大院,用予藏火柴点火烧赵家楼把五四运动推到高潮。火烧赵家楼的壮烈之举也是五四运动最大的亮点之一。
也许匡互生这个名字对于现在很多人都陌生,但翻开中国近现代史在五四运动这一页却记载了匡互生是五四运动的组织者之一,烧赵家楼的点火人。再翻开中国近代教育史,匡互生是立达学园的创办人。
当年的立达,是所群贤名人云集的校园。大批的中国文化学术名流都曾在这里讲学授课。有文史老师夏丐尊.朱自清.叶圣陶、陈望道、沈雁冰(茅盾).许杰、刘大白、郑振铎、周予同、陶载良等。美术音乐老师有丰子恺、朱光潜.吕骥、关良、陈抱一、裘梦痕等。外语老师有胡愈之、吴朗西、毕修勺等。数理老师有楚图南、夏衍.章克标等等。
鲁迅、李淑同等文艺大家也曾应邀到过立达学园讲过课。
当年社会上流传:“文有立达,武有黄埔。”把立达黄埔看着是中国的希望。
匡互生不但是一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家,还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今天我们怀念追思互生宗长,一种敬仰之情油然而生。为我们匡氏家族有这样一位伟人名人而感到自豪和荣光。
因为我与匡互生同姓同宗,都是春秋鲁邑宰匡句须公一脉而下世孙,所以称互生前辈为宗长。去年,湖南匡光龙宗亲告诉我:互生宗长是湖南邵阳人,但他的远祖是湖南双峰学金公。追本溯源,学金公始迁于豫章,豫章是南昌的古地名,古代也有湖广人把江西称为豫章,例如:湘渝川等地南著名的康氏南八公系的南八公,多种版本的古谱载:南八公后唐庄宗期间吉安泰和千秋乡早禾庆渡金山庙梅子坡人。有一老谱载:南八公系智公(唐初陕西太守匡智)之后也。但也有老谱写南八公是豫章人,很显然他们把江西作豫章了,这是外话。前不久联系湖南邵东匡军甫族长说:互生宗长和他同一个支系,并查谱拍照给我。他们的开基祖安思公于明末从双峰迁徙至宝庆府定居。他们正在向当地政府要求建一个匡互生纪念馆,这想法和做法很好。
据《互生年谱》和邵东匡军甫宗亲传来的《匡氏六修谱》还有邵阳匡振财宗亲提供的信息,互生宗长光绪17年,公元1891年11月1日出生于湖南邵阳县宝善乡沙冲村,现为邵东县廉桥镇丰足村。行名(辈分名)颂英,字人俊,号互生。曾用名济、务逊、日休。因邵阳县治在1913年前长期为宝庆府治,所以邵阳习惯性又称宝庆。互生宗长生父行名世雄,字德重,号恒卿,过继与互生的叔祖父清信。母谢氏。祖父行名清佾,字舞庭。祖母周氏。历代务农。七岁随族伯书田先生入家塾六合堂读书。9岁时逢邵阳大旱,饥谨遍地。在六合堂读书的少年互生试割树皮和米煮食之,颇可充饥。于是,随家人朝夕割树皮和米,以助贫病无力获食的乡亲。为乡里人所器重和赞誉。
十三岁时师从徐春岑先生在长沙冲肖家祠读书,同时又跟贺金声原部属宁新尚学武术,以练好武术继贺革命自励,练就一身好武功。
辛亥革命时期的匡互生他就奋然而起,激扬文字痛骂北洋军阀。
民国初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预科,后入数理部本科。正逢袁世凯窃国称帝,张勋复辟。列强帝国侮华,战乱连连。受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的《庶民胜利》和《布尔什维克主义胜利》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匡互生努力攻专业知识又一面寻求革命真理。
1919年4月,中国代表准备在巴黎和会的丧权辱国条约上签字,消息传到国内,举国上下一片愤怒!
匡互生等一批爱国学生领袖组织北京学生,决定5月7日上街示威游行。匡互生和同学好友约定:作好为国捐躯的准备,写好遗书。5月3日晚,互生等主持了以爱国学生为主体的“工学会”秘密会议,互生主张以暴力向民国政府抗议,得到大家认同。5月4日下午,北京各校学生3000多人聚会天安门广场,高喊:“外御强权,内惩国贼”口号整队前行,北京工人和各界人士也纷纷加入游行队伍。
互生走在游行队伍最前列,中途向会吸烟的学友要了一盒火柴。行至国贼曹汝霖住处,见曹宅大门紧锁,率先攀登围墙,掰开铁栏,跃入院内,学生们相继入院。在慷慨激昂的口号下,使警察们受到感动,纷纷卸下刺刀退出子弹,让匡互生和学生们打开曹宅大门。学生们未寻找到曹汝霖十分气愤,互生拖出蚊帐衣物取出火柴点火焚烧起了赵家楼。上演了五四运动火烧赵家楼最壮烈的一幕。当时段祺瑞的军阀逮捕了30多名学生。之后匡互生主动找到军阀头头们表明火是自己放的,与被捕学生无关。
五四运动正义之举震动了全国,随后全国各地学生纷纷上街游行抗议声援北京学生,迫使军阀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并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與的职务,取消了巴黎和会的签字。震惊世界的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最终取得了胜利。
是年夏季互生宗长毕业北京高等师范学院,回湖南长沙楚怡小学任教,开始了他的教书育人生涯。
1920年参加了湖南各界驱逐都督张敬尧运动。后来应聘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教务主任,致力民主办学。并特聘毛泽东到第一师范学校任教。之后参加新民学会,与毛泽东等人共同成立文化书社。
1922年被聘到上海公学任教。
1924年受聘于浙江上虞春晖中学任训育主任,提倡教育改革,遭校长拒绝,毅然辞职。随后,转到上海与丰子恺等人创办力达学社。名取:孔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之意。办学宗旨:“修养健全人格,实行互助生活,改造社会,促进文化。”
1925年初,互生宗长在虹口老靶子路创办立达中学,是年秋,又在江湾租地建学舍,改名为立达学园。增办高中,设农艺科和艺术专修科。
三年后,学圆开辟农场,学生从事养鸡养蜂和园艺等,进行生产劳动教育。受国民政府农业部委托,增办了养蜂等培训班。
1928年秋,经教育部批准,学园又增设农村教育科,培养县区乡各级行政人员。乡级学校校长教员和从事推广农业合作,民众教育运动的人员等。
1930年秋,学园购地扩建分设立达分园,并设附小。正当学园办学兴旺的时候,一二八松泸战争暴发,江湾和南翔等学舍先后毁于战火。互生宗长因忙于操劳复校,未能及时医治身患肠癌重症,于1933年4月22日在上海去逝,走完了他光耀夺目的一生。终年42岁。
互生宗长(尊崇的长辈)离我们远去巳大半个世纪了,但怀念他的人依然没有忘记他。
正如“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高尔基对托尔斯泰病逝怀着无限崇敬的心情写道:“托尔斯泰作为一个人一一死了,但作为伟大的作家一一还活着,他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朱自清在互生宗长去逝不久的1933年5月12日写了一篇悼念互生宗长的文章《哀互生》,巳作为经典编入教材并翻译外文。文中写道:“互生最叫我们记念的是他做人的态度。他本是一副铜筋铁骨,黑皮肤衬着一套大布之衣,看上去像个乡下人。他心里像那一团火,是热,是力,是光。”
现代著名经学史家周予同说互生宗长“是中国现代史上最值得纪传的一位人物。”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曾说:“匡互生把学生的过失看着是他自己的过失,每逄跟犯过错的学生谈话,他往往先滴下眼泪来。学生受到感动,往往相对出声而哭。”
这种爱的教育给予学生是莫大的信任。在学生的心口中有着伟大的地位。
互生宗长去逝半个世纪后,现代文坛泰斗巴金先生仍怀念他。并特别著文《怀念一位教育家》纪念互生宗长。称他是“一位有理想.有干劲.为国为民的教育家”。“我把他当作照亮我前进道路上的一盞灯。”
今天我们纪念互生宗长,弘扬互生精神,对增强匡氏大宗族的自信自豪感有重大意义,对教育下一代尤其是我们匡氏家族的下一代更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在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之际,作为一位彪柄青史五四运动先驱的革命家,中国近代卓越的教育家又深深地触动我的心灵,好像他依然活着。如果年轻一代忘了他,那是国人的悲哀。假如我们匡氏家族忘了他,那是族人的悲哀。也是互生宗长的悲哀。他的精神将永远滋养着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指路明灯长亮
互生精神永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