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是弘扬民族文化最优秀的宣传工具,教育强则国强。教育兴则国兴。教育是富民的资本,是长远发展的根基。教育是把最优良的东西传授给下一代,将其发扬光大。教育也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加强文化知识的教学,而且更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所以说教职员工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更是为人师表的典范,教育不仅要依靠教师,更需要人人的支持,所以加强教育工作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为了促进芳洲的教育事业发展,芳洲村于1866年在吉安城区建了一座“叙伦试馆”。叙伦试馆也叫芳洲试馆,据历史记载,建于清朝同治五年丙寅,地居吉安城区西刘家巷内,其部署大门有石额为“芳洲试馆”四个大字,入其院则前后两厅,合为一字居室,八边宅,一直厨房厕所。皆备面吾村先哲俞臣族祖,为便利士子应试所建。迨民国成立科举虽废,而此试馆为村人赴吉者食於斯宿,於斯称便焉……。
叙伦试馆有江西省地政局批字第1598号土地所有权状,于是叙伦试馆产权赖以永固不致丧失。
叙伦试馆的创建,目的是为了芳洲能在教育事业中有一个好的发展。它的建成能为科举应试创造优越的环境和条件。能使应试人员安心学习好,舒心迎试好。此馆的建成,更希望能带动全村兴起一个积极参与读书,支持读书,资助读书的良好风气。
实践证明叙伦试馆的建成,不仅解决了当时芳洲参加科举人员的后顾之忧,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全村父老对教育工作的认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此言虽有些片面,但是,如果你要想跳出农村,改变农村贫穷落后,只有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这是无法否定的事实。因此芳洲村的长辈们严格要求学子要刻苦学习,认真读书。
伟人曾说过“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读书是一项艰苦的事,不是说谁都能读书,读好书,常言道,十年寒窗出成果,没有艰苦的耕耘,哪有秋后的收获。所以说,勤奋努力,百学不厌,方才是真理。叙伦试馆的建成,坚定了芳洲学子要争当读好书,读成书的意志,每个学子更希望自己能进入叙伦试馆,参与竞争,参加科举。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自1866年叙伦试馆建成后,芳洲村不断涌现出大批应试人员,其本村进士匡心灿(原名心湛)就是其中的一位。心灿公于1875年中试举人,1877年科会进士,他的成功都是从叙伦试馆走出去的,村民们常说:“自从有了叙论试馆芳洲的文风也大有提升,科举人员年年不断,试用人才逐年增长,从事教育职业更是可喜惊人。”芳洲的教书匠历代传承不断,经久不衰。从古到今,不仅出了教书强将的老前辈,更有后生可畏的挂师兵。据笔者初记忆,在教育前辈中有桃李满天下的匡笃才,孜孜不倦的匡子卿,当了一辈子校长的匡丽卿等等。他们终生弘献在教育战线上,培养了大批的读书娇子。其五六十年代在吉安工作的县级干部中,就有多名是在芳洲村及匡笃才名下求学过,对芳洲的学堂及恩师们评价及高。
据不完全统计芳洲不仅教师有名望,而且兴办了多所学堂:有迎晖堂书院,春官第书院,还有进士匡汝谐创办的值夏陪园书院,个人办的私塾馆,还有房办的洪房书院,学房书院等等。对芳洲的学堂一致公认为文风好,学风顺,教风严,育风正。曾影响到吉安.吉水.泰和三县的求学士子就学。也成为了芳洲周边村庄的就学中心。
芳洲尊师重教是芳洲的老祖宗传下来的。老祖宗教诲:“教书育人,传德善行。”她就是芳洲村开基祖宝窗公之父——匡稠公(字茂林,宋南唐进士,斬州刺史)。稠公于公元975年离开朝政后已是花甲之年,决意要在晚年期间为民族,为社会,为家乡贡献余力。为了培养人才,他选择了教书先生这门行业。因此于公元976年从老家泰和县绅溪来到吉水县虎溪任教。据流传,稠公在任教期间不仅书教的好,还能善解民意,化解民怨,深得学子的遵崇,家长的厚爱。公认为是原朝廷的好清官,百姓的父母官,他把晚年仅有的精力和汗水贡献在讲台上,浇灌在鲜花朵朵的园丁园。老祖宗的大恩大德后世永远难忘。为了继承老祖宗的恩德在芳洲发扬光大,所以芳洲老前辈决意兴建了叙伦试馆。让叙伦试馆传德育人精神光照千秋。在此祝愿明天芳洲的教育事业更发展,人才更兴旺。
宝公三十七世孙匡秋宇撰
2020年11月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