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醴陵)《匡氏房谱》称“吾家受姓肇于周,系出子姓,宋微子之裔也。襄王时有名渠济者,食采于匡,遂氏焉。”第一代祖、迁醴始祖震隆,字离照,明洪武三年(1405)由江右新喻县之西门,携家迁于醴陵县北乡花桥境古八都八甲。是谱为洪公房谱。 (名派)震秀文匡(单名,下同)永匡......……
2017-07-13阅读:1,425
安福康氏,本出匡姓。易匡为康,为避帝讳。刘继庄《广阳杂记》载,康姓本西江吉安府安福县人,其始祖姓匡,讳恂(谱作珣),宋艺祖时(宋太宗)与梁灏同榜,因姓帝讳(宋太祖赵匡胤),请易之。帝书王、康、姜三字,令其自择,定康姓焉。 明大学士杨士奇在康氏族谱序中说:“匡氏出鲁(国)宰句须,以邑为氏。康出......……
2017-07-13阅读:1,036
姓一般读作“腔”,与少数民族羌族的“羌”字的读音一样。但南通的羌姓,通常读作“匡”。南通羌氏与羌族无关。 原来羌姓本姓匡。赵匡胤建立了宋朝,避讳,下令改“匡”姓为“羌”与“主”姓。到宋政和年间,朝迁觉得民间有“主”姓不妥当,又下......……
2017-07-13阅读:743
在续修家谱以来的几年中,本人对照家谱参阅了一些有关史书,如《左转》、《中国通史简编》等,越看越感觉有前后矛盾的问题,越看越感觉中国匡氏得姓时间应当在匡句须之前。如“曶鼎铭文”中的匡季,如传说中的匡俗到底是周朝那个时期的人?等等一系列疑问经常在脑海中不断出现。为了彻底弄清这些问题,本人作......……
2017-07-13阅读:725
中华姓氏源远流长,姓的起源可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时期,是一种超越时空的文化现象。其时若干氏族公社组成一个原始部落,部落内各氏族有其独立性,相互间又有密切的联姻关系,姓作为识别区分氏族的特定符号标志,“别其种类,分其类,使相从”(孔颖达语)。因此,姓,是标志着家族系统的称号,涉及千......……
2017-07-13阅读:519
匡世德、匡世维、匡世荣三兄弟两百多年前从江西吉安府泰和县迁至四川江津县(现属重庆市)登云坪,占地上千亩,现世德后代主要在江津市吴滩镇、璧山县、永川市等地;世荣后代主要在江津市油溪镇一带;此外据说还有迁至贵州、云南的。 ...……
2017-07-13阅读:621
止于2006年2月22日人口数据,双峰县7104人,邵东县3755人、武岗1836人,全省各地估计达二万五千多人。 双峰县(原湘乡中里)、邵东县、武岗市 学金公,字金三,江西豫章(今南昌)人。南宋绍兴间,金虏肆虐,中原鼎沸,始祖金三公,捐资济军,随征长沙,功封元帅,功成荣退,隐居湄水杨梅庄,迄今约八百余年,子孙繁衍三......……
2017-07-13阅读:1,300
尝闻家之有谱而国之有史也,国之有史则朝代兴替,纲纪治乱,虽千万年皆得见而知之。家有谱则世系远近,昭穆宗支,继百千世,尽得闻而知之也。然则家谱不可不修,诚哉不可不传尔,否则何以分长幼定班序,仿籍册知来历复乎。若吾始祖国品公同江老安人,自湖广宝庆府邵阳县富阳二都大山中龙山廖家屋基,一路福星,迁从四川......……
2017-07-13阅读:587
我康秀峰,是安福康(匡)氏源,蒙潭康氏支永新竹溪、社口康氏。德传,徒永邑北乡三都樟桥官路侧开基,传:必清、必定二子。 康珣公潛支派崇典公宗系 茂春公长子崇典,为竹溪村康氏光裕堂开基祖,字仲玉,康熙四年乙巳年(1665年)生,殁于雍正八年庚戌(1730年)。葬大坪里掌形西山卯兼辛乙。康熙六年由七都砚石大山南......……
2017-07-13阅读:604
一、华容县徐(康)氏伍家庄支概况 白沙洲伍家庄原址在长江南岸(白沙洲在光绪八年县志上标有明确方位),由长江河道淤积而成,现已崩入江中。如不崩塌,当在今洪山头镇辖区内。 伍家庄似应为“五家庄”,清光绪甲辰年族谱中也有文作“五家庄”。可能是当时新淤沙洲,人户稀少,故称。而且“伍......……
2017-07-13阅读:594
大理公位下提纲 (江西省吉安市值夏镇麻洲村) 宋大理宝窗公生二子:一评事、二评事,二评事传四世缺。一评事公生谳,谳生拱,拱生允吉,允吉生大六宣教,大六宣教生一太学,一太学生二子:七运干、九提举。宝公至是分两大支焉。运干公五子:卿、仲凭、著、玠、立夫。卿生三子:弃、异、彝。弃传五世缺。异生辉,辉生......……
2017-07-13阅读:754
匡 氏 源 流 提 纲 江西省吉安市值夏镇麻洲村 匡始句须公,晋阳人,周末为鲁匡邑宰,以邑姓,生裕,兄弟七人,孝友,不仕,周定王时结茅庐山,故今庐山称匡山。裕生续,续生杼,杼生降,降生佚,佚生伯阳,伯阳生戚,戚生项、季、武。武生洞,传二世生击海,击海生异壬,异壬生约丁,约丁生瑷,瑷生而林,而林生椿,椿生......……
2017-07-13阅读: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