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匡裔网

凿壁偷光赋

2024-08-03    阅读 130   来源:天下匡裔网  作者:方宏义   

《凿壁偷光赋》

(以题为韵)

沈衍庆 

  人下董帷,天开刘阁。德有邻而不孤,明自牖而可纳。匠心苦则出巧思,棋路穷而生妙著。照来不夜,想阳迁之城开;暗处难投,忽梁乘之珠灼。晷莫焚膏而继晷,难探二酉之奇迹;同钻穴而窥天,欲借五丁之凿。    

 溯匡衡之勤学也,闭户朝吟,篝灯夕惕。阴有寸而心珍,师何常而疑析。家无长物,那得燃松;庭有余清,何曾买荻。原堪雪映,恨飞絮之不逢;欲待月明,隐残灰而难觌。奈夜色之㝠㝠,致书声之寂寂。何以灿乎隐隐?蚁穿隙以窥邻;于焉凿之冲冲,龙欲飞而破壁。 

 火何须乞?光不防偷。自他有耀,在我何求。小洞堪探辉煌影射,隔垣可望灿烂辉浮。非窥客于韩姬;墙虽穿而不碍,拟借明之齐女。烛有焰而争流。映彻千篇,数行行之墨晕;通来一线,借㸃㸃之火毬。   

 了了昭彰,吟声正长。星微微而入户;电闪闪以照廊。烧华烛之三条,人频换跋;分余明于四壁,学是面墙。助三更之苦志,添五夜之寒芒。触处曾通,莫认穿墉鼠穴;引来不隔,肯孤过隙驹光。

   他时鹤禁观书,凤池题句。挑起草之银灯,耀送归之莲炷。莫不瞻藻彩之高翔,羡明扬之奇遇。讵知其由于苦读寒窗,辛勤薄暮。百里宵游,一孔影度。研究而金题遍诵。已先腾射斗之光;赞襄而玉烛能调。岂但奏凌云之赋!

★译文:  

       在古时候,有人像董仲舒那样在帷帐下苦读,也有人像刘向那样在天禄阁中藏书丰富。德行好的人从不孤单,因为总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伴;而光明,即便是从窗户的小缝隙中透进来,也能照亮人心。就像工匠苦心钻研终能巧思涌现,棋局陷入绝境时往往能走出妙手一样。

 匡衡他啊,勤奋好学到了极点,白天闭门苦读,夜晚则点起小火把谨慎地继续学习。他珍惜每一寸光阴,遇到疑惑就向老师请教,不畏艰难。家里贫穷,没有多余的钱去买灯油或蜡烛,但他利用庭院的微光,坚持学习。本想借着雪的反光来读书,可惜天不遂人愿;想等月亮明亮些,却又常常被云层遮挡。夜晚的黑暗让他无奈,书声也因此变得寂静。怎么办呢?他灵机一动,凿开了墙壁的小洞,借着邻居家的灯光继续学习,就像蚂蚁穿过缝隙窥视外面的世界,也像龙欲破壁而出一般,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  

 火光何必乞求?光明是偷不来的,但既然那里有光亮,我又何必强求什么。小小的洞口足以让我窥见知识的辉煌,隔墙也能感受到那灿烂的光芒。这可不是像韩姬那样偷看客人,墙虽然被凿穿了,但并不妨碍什么,这更像是齐女偷光。虽然烛火有焰,但我们的目的是让知识之光流淌。这束光照亮了书中的每一行字,让墨迹都显得生动起来,它就像一线火种,点燃了“我”心中的求知之火。   

 在这样的光线下,“我”思路清晰,吟诵之声悠长。星星微微地透过窗户洒进屋内,电光偶尔闪过照亮走廊。虽然比不上华美的蜡烛,但这样的光足以支持“我”长时间的学习。它帮助“我”度过无数个寒夜,坚定了“我”求学的意志。这光啊,它无处不在,不要误以为是老鼠穿墙打的洞;它慷慨地照耀着“我”,“我”怎能辜负这如白驹过隙般宝贵的时间呢?

 将来有一天,当“我”在皇宫中翻阅书籍,在凤池边题写诗句时,回想起这段借光苦读的日子,定会感慨万千。那些璀璨的文采和荣耀的际遇,无不是源于今日的苦读和不懈追求。那夜以继日的努力,那透过小孔的一束微光,都是“我”走向成功的基石。“我”将铭记这段经历,继续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用“我”所学去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

★作者简介:

   沈衍庆,字槐卿,安徽石埭人。道光十五年进士,以知县发江西,署兴国知县,有政声。咸丰三年,守鄱阳,以身殉职。本文录自《槐卿遗稿》。 

 整理编译:方宏义,江西兴国人,匡裔方氏匡衡七十四世孙 。

 

关于我们
天下匡裔网是匡氏宗亲最重要的分类信息发布平台之一,以“继承匡氏精神、弘扬匡氏传统文化”为特色,融合各类匡氏新闻资讯和行业信息,以发布和报道姓氏传统文化信息、即时新闻资讯等,竭诚地为访问者提供信息服务。
版权声明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维权、免责声明:1、本网站非商业性质 2、内容谢绝用作商业传播 3、若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将及时撤消,恕不承担法律与经济责任!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言论与本网无关!
联系方式
监督:18576633667
QQ群:908637488
邮箱:chinakuangsh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