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地宗亲合影留念 左起:匡远光匡小阶匡远良 匡明安 匡垂志
匡三五匡远志 匡冠球 匡英军
二0一二年七月二十三日,江西省修水县渣津镇匡氏理事会一行四人冒着炎炎烈日驱车前来武汉市。另有一人直接由深圳直达武汉。在武汉市会合后,来到蔡甸区永安镇匡家岭。五人中,有二位年近七旬德高望重的老者,有二位年富力强的国家干部。另有一位自费驾车前来的青年才俊。他们虔诚地到匡氏宗祠焚香祭祖、拍照,令人感动不已。简单地寒喧,相互介绍后,我们各自拿出有关匡氏谱系的文字资料。由于此前汉川市田二河匡碧光先生介绍过修水族亲此行的目的,是为了弄清江西修水和我们之间的世系渊源。因为修水族亲得知我们匡氏也有“良土从先圣,盛时重俊英……”等四十个字派,而江西修水一带现在还在使用这些字派。通过双方简单地分析考证,我们达成了如下三点共识:
一、永安匡氏匡垂刚先生生前有一本手写家谱,上面记载着六十八世祖珣公等人自江西创立了四十个字派,但与江西现在使用的有几个字不同,经过分析,江西修水的记载应当是准确的。因为手写本在很长时间的转抄过程中或许有笔误、音准等。永安匡氏迁鄂之始祖心田公,生于明朝正德辛未年(公元1511年)距匡珣公约550年,从江西南昌筷子街迁入永安匡家岭。从心田公上溯到珣公肯定是用过上述四十个字派的。永安匡氏道光谱残页中有和修水族谱中一样的字派可以证明。或许是心田公迁楚后,把上述四十个字派带到了这里,但没有继续使用,因为永丰匡远龙家有一祖宗牌位,上面写着从心田公后十一代先人的名讳,但其中未见含有上述四十个字派的名字。今湖北汉川、汉阳(现蔡甸区)、监利、仙桃、天门等地区匡氏都是同一个字派《晋阳垂裕远、奕祀萃仁贤、经济师周召、文章仿固迁》。我和匡碧光分析过,也许是在历史的某个时期,湖北境内的匡氏祖先举行过一次峰会,共同决定使用同一字派。但这些字派不是自行创立的,是从江西带过来的,因为今江西万安杭溪、剡溪等地也是这一字派(据网上所载)。
二、江西修水和永安匡氏是同宗同族。五十八世祖胄公生于唐朝初年。贞观(唐太宗年号)八年为吉州别驾,约为公元650年左右。胄公生二子:琬、珏。按图表分析,永安匡氏是琬之后,九传至珣公,南唐袁州都使。二O0七年冬,我们到江西吉安青源区值夏镇寻根问祖时,匡氏公馆馆长匡汉珠因事外出,退休教师匡炳先生等接待了我们。他们拿出了清康熙版的老谱和我们共同查看后认定,他们是胄公二子珏公之后。珏九传至稠公,南唐进士,蕲州都使。值夏和修水同为稠公之后。永安匡氏和安陆匡氏尊珣公为江西之始祖,有手抄本和墨谱为证,应当是可信的。
三、修水匡氏和永安匡氏在历史上是紧密联系的。四十个字派在两地共同记载和使用不是偶然,也不是今天可以随意塑造的。至于稠公、珣公的世系资料还有待查证,但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并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永安匡氏是由江西迁徙而来,江西是匡氏祖先的第二发源地,两地匡氏是血浓于水的关系,这一点是勿需质疑的。
此次修水访族结束后,修水族亲赠送给我们由匡义生主编的《中华匡氏名人录》二卷。我们也回赠了二O0七年续修的匡氏通谱。此后的五天时间,我认真地拜读了《名录》二卷,令人万分钦佩,受益非浅。一百六十万字的鸿篇巨著,图表清晰,文字精美,史料翔实,时空跨越近三千年,令人惊叹不已。当阅读至389至690页中文史、诗词歌赋及对联之类的篇章后,有一种“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其中取材之广,形式之美,参与者之多,水平之高,令人拍案叫绝。二O0七年修谱时我们借阅了周边其他姓氏的新谱,也拜读了汉川田二河和湖南武冈匡氏新谱。客观地说,上述各谱的史料完整性、人物的连接性是可观的。但反映当代的家族文化、人文景观的文体形式不多,其历史性、文学性、趣味性的内容太少,也就降低了族谱的观赏性和可读性。
永安匡氏修谱时,正值0七年风雪交加、天寒地冻的冬季,加之人手少、水平低、时间短,使人一筹莫展。当时,我们的指导思想很明确。既然没有老谱依据,再花时间去寻找也是浪费人力和财力。不如给当代人提供一个平台。古为今用,薄古厚今,重在参与,尽量展现当代人的风采。按当时的情况来看,永安匡氏的人口应当超过2000人。一者由于蔡甸区有些康姓之人不知道历史上有改姓之事,虽然字派一样,但对参与续谱之事漠然置之。二者由于三房迁入三眼桥和一、二房也有外迁之众,查找起来也很困难。加之资金不足,人手不够。我们共集资46000元,印谱107本,重修了祠堂,庆典时,还办了十桌酒席。参与修谱的人员全部是无报酬的,其困难可想而知。总之,我们这次修谱只能算是打了一个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家族的历史资料和线索也有可能显现。加之现代社会交通讯息、写作工具的不断发展,在现有的基础上,续谱不是一件难事。我们算是为当代或后代子孙作铺路之石,引玉之砖。上述文字,是关于我们永安匡氏续谱的情况通报。
匡义生先生,我从“名录”中知道你是“匡氏天下网站”的负责人,也看到了编委中、汇集了湘、鄂、赣、鲁、川、苏、皖、滇、黔、桂等省市自治区中的政坛骄子,商界精英,科学巨匠,文人墨客。可见阵容豪华,规格整齐,名满神川。在永安匡氏修谱之前,我对匡氏家族在华夏历史上许多事件是知之不多的。续谱期间,我有幸拜读了各地匡氏在各个时期的谱谍序言七十余篇。也走访了当地一些年高望重的老者,对有关匡氏在历史上的一些传说,多少有些了解,也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在此之前,我想对有几个问题和你探讨一下,看来是班门弄斧,多此一举。待以后有机会再说吧,作为匡氏家族的一员老兵,在本文的后面,拙作七律三首,请不吝指正。
修水宗亲在参拜蔡甸匡氏宗祠
匡远良先生在赠送修水的族谱上题词。右一为修水匡氏理事会秘书长匡明安
一、怀古
祖先何时迁湖广,儿回梦里到南昌,
句须宰鲁立匡姓,章公帅齐安家邦。
东海传经尊孔孟,修江衍教思炎黄,
祖恩浩荡昭后世,承前啟后谱新章。
二、修水族亲来访有感
夏日炎炎怨骄阳,修水族贤访楚乡,
查本溯源叙旧史,论古谈今赠华章,
“名录”二卷通四海,字派“四十”达三江,
韵追唐宋千秋盛,意领风骚万代昌。
三、有感于匡氏改姓
春花秋月笑南唐,(注1)湘鄂赣鲁恨宋皇,
隐姓埋名宣、宁、宝,颠沛流离王、方、康,
笙笛不奏匡氏曲,春风难拂晋阳堂,(注2)
万里长城今犹在,无限风光在南障(注3)
注1:南唐后主李煜善写词,其中“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名传千古,但可惜做了亡国之君。
注2:此句泛指全体匡氏后裔。
注3:庐山原名南障山,因裕公兄弟七人结庐为庵,时人慕其贤,遂改南障山为庐山,匡庐、匡庐山,足可慰匡氏后人之心。
2012年7月31日
作者简介
匡远良,武汉市蔡甸区永安镇人,生于1948年,企业退休干部。1990年考评为会计师职称。武汉市蔡甸区匡氏通谱主编。育有一子、一女,子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数学系。女匡芳毕业于湖北省医科大学,武汉市作家协会会员,著有《一程山水一程歌》一书,其它作品曾在多个省级文学刊物上获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