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匡裔网

二上邵东调查记

2017-07-13    阅读 757   来源:天下匡裔网  作者:   

我匡氏仲荣公支系族谱,经三届修缮,已渐趋完善,但对本支始祖仲荣公之身世由来,历百年而未有定论。1993年三修时,虽派人去邵东追踪查源,终因年代久远,且邵东同门之谱碟记录不全,故未得出确切答案。

而今,诸多族贤倡议合修匡氏全国族谱。此乃我族之盛事,我辈何乐而不为。为备此需要,我支系四修族谱在即,因此,疏理本支系脉络,探明始祖源头是为当务之急,缘于此,我受理事会派遣,偕族贤德兴,再上邵东,二度寻根,期望澄清迷雾,以免将百年存疑留于后世。

2007年4月11日,我们轻车简从,于当天午后便赶到邵东县廉桥镇徐家铺。邵东家门热情地接待了我们,经长初兄介绍,我们拜访了匡肇春老人。肇春长辈今年七十有三,精神矍铄,在当地同门中有一定名望,同时,又是邵东双峰两县匡氏支系六修族谱的编篡。听了我们的来意,老人便严肃认真地向我们讲述了如下情况:1993年,武冈三修族谱时,曾派人调查过,关于你族始祖的事没有结果。此事引起我们几位长者的高度重视,后据大家回忆,在我们这个地方,确实有个李子园,是个小地名,即徐家铺天台山水库坝址下的晒谷坪,与李子园相对还有个桃子园。解放初期,修天台山水库时,水库所在地长沙冲的匡姓人家,全部移居邵东各地。讫今半个多世纪,时过境迁,所以知道这个李子园的人甚少。又因为这个李子园跟黑田铺近在咫尺,而黑田铺在邵东县境内的名头要比这个李子园的名头大多了,故按习惯性叫法,称其为黑田铺李子园[按:在小地名前冠以大地名称谓,使小地名得以更清楚,即如我地习惯也一样,如在外地别人问你是哪里人,你会回答,我是戴世团某某院子里的。我们的第十四代叔祖继恕公,就是从这个李子园出走的。新邵虽然也有个李子园,但距此三十多里,我们调查过,那个李子园从来没有匡姓人家居住过。”随即匡肇春老人给我们证词一份,以作备忘。

听了老人的介绍,我们接着查看了他们的四修、五修、六修三届全谱。该五修谱成书于解放初期,其中关于继恕公的记录很简单,仅有“继恕、字可久、迁徙安南卫”批语。而关于继恕的两个胞兄却记录详尽。续查六修谱,该谱关于继恕公的记录较五修谱详细许多,称继恕公为摘果子事与兄长发生矛盾,因此负气出走,于江西泰和县投明朝永乐大军南征。平定南方后,遂退隐武冈,安家落户,从事农耕。(邵东双峰六修谱首卷第79页)(按此段纪录无凭,仅为传说)

为印证以上事实,我们当即租车,偕同匡肇春老人前往廉桥镇杉树坪,走访岁数更大的匡荣归老人。

匡荣归,年过耄耋,耳清目明,思维敏捷,据匡肇春老人介绍,此公在四十年代便在长沙某学校当校长,解放后亦从事教育事业,对语文、历史颇有爱好,并潜心研究。荣归老人对我们二访邵东寻根问祖,极表支持,除印证了李子园的往昔,并补充说他们根据祖辈相传,当年二祖(指继志、继忠)得知继恕弟的下落后,曾修书其弟,劝其回家,无奈继恕公已在武冈安家落户,故未再返邵东。最后,荣归老人说,我们的叔祖继恕,就是你们的始祖仲荣,这个毫无疑问,只不过到武冈后换了个名字而已。

邵东谱谍记载和荣归老人此说,如能得以佐证,那么,我始祖仲荣公身世,便迎刃而解,其脉络源头,就清清楚楚了。如何佐证呢?我想如果能够查证,武冈是否有叫安南的地方,关键问题就解决了。

第二天,我们返回武冈,随即展开查阅工作。我先查武冈县志,无果。武冈县志修篡于解放后,对查史并无实际意义。接着我又查过典、查明史,复查资治通鉴,略有收获:得知安南卫的卫,就是明匐始祖朱元璋首创的军队组织,5600人为一卫,1120人为一千户所,下面还有百产所等,即如现时军队的师团营连一样。

查明了卫的含义后,经人指点,并求得武冈市图书馆领导的同意再查武冈州志。

真是踏破铁鞋无寻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武冈州志第五册、卷十四疆域志一第16页上,记录历历在目,安南者,地处现洞口县、高沙镇约三十里处,北有安南山,西接阳黄山,东临查塘、贯塘、南屏双井,明清时期,瞎为武冈州,行政区划上具体称和居里,安南团。

安南地名的查证、意味着我支系始祖之来龙去脉,数百年的迷雾,随即云开雾散,为慎重,我引下列事实为旁证,以历史唯物的、辨证的观点,更进一步确证我始祖之身世由来。

一、关于安南卫的辨疑。前文说过,邵东双峰的先贤们,在继恕公的去向上简单批为“迁徙安南卫”,我以为此批欠妥!安南是地名,卫是军队组织,联起来就应该理解为安南地方的军队。恕公因负气而出走,投向明军是可能的,但要迁徙到军队里去,这是讲不通的,也不可能。老百姓怎能迁徙到军队里去呢?根据批语分析应该如此理解才合情理,即:恕公负气出走后,投向明军,他所在的军队驻地是安南。他在安南这个地方当兵,因为明朝军队的卫,人数多,规格高,驻地广,卫下面设千户所,百产所等,驻扎在各个地方。安南地方赖驻扎着朝庭的军队,邵东同门的先贤们,在字义上表达不准确,故确此误批,我初次看到安南卫三个字时,误以为纯粹的一个地名呢?不是吗?现在的天津市不就是叫天津卫吗?正因为如此,才使继恕公的去向,于无意间,人为地设了一道屏障。

二、两地的口头流传一致。在邵东地方,说继恕公从黑田铺李于园出走,已是不争事实,辟如荣归,肇春等老人都如是说,并且历届邵东谱碟都有记录,只是对安南地处何方不清楚罢了。如今我们查证了安南的方位,就印证了他们的口头流传。需要说明的是:邵东的六修谱所记录的关于继恕公落户武冈无确证,我并没有把他当凭证。

在我处关于仲荣公的身世由来,历来的传说都是不变的,我小时候起,就听说我们的老祖宗来自邵阳黑田铺李子园,有三兄弟,他是老三,我询问了我八十五岁的父亲弃,他如是说,我又问了村里几位年过八十的长者,他们都如是说,并说这是代代传下来的。

一方说是有一个老祖宗从邵阳黑田铺李子园出走,另一方说我的老祖宗来自邵阳黑田铺李子园,并且都是明初时期,试问,此公非彼公,该是何公呢?

三、从年代辈份上分析,理由也充分无误。邵东、双峰两县匡氏始祖名叫学金,于南宋时期自江西泰和随军西迁,并在军中建功立业,功封元帅。退伍后,定居在双峰县湄水河畔杨枚庄,传至继志、继忠、继恕公已是十四代了,现邵东同宗已传至35代,而我支系若以荣公为第一代,至今是22代左右,两地的代数基本相符。

另按邵东谱记载,他们的十四代祖继志公生于永乐三年(1405年)继忠公生于永乐六年(1408年),由此推断,继恕公是小弟,出生最早不能早于永乐七年,或出生永乐八年或出生永乐九年,再晚点出生,即是永乐十几年也是有可能的。待他长到成年,能投军,至少也是永乐晚期以后的年份了。通常按25年/代计算,仲荣公落户武冈的年份,应在永乐二十几年或更晚点的年代,也就570年左右。这样,无论是和邵东谱碟中的记录,还是和我们自己的代数就正好相符。

四、我查遍武冈州志及各种相关的史科,明初时期,已在武冈州地域居住的匡姓人家,除仲荣公一支外,再无其他记录。现在武冈各地虽有匡氏族人散居,其中的绝大部分都是荣公的后裔。这就说明,我支系始祖仲荣公,即是明初以来,最早在武冈州居住的匡姓人家。

通过调查,走访查史分析,以下便是此文的结论:邵东黑田铺李子园之匡继恕,即我武冈、新宁、城步匡氏一支的始祖仲荣公。于明永乐后随军或西迁或南迁,退伍后,落户今武冈大田乡匡家桥,娶妻生子从此兴旺发达。

最后,我衷心承望族贤们的指教,若愚晚结论正确,便要改写前几屈谱碟关于始祖身世由来的说辞了。

二○○七年四月二十日

关于我们
天下匡裔网是匡氏宗亲最重要的分类信息发布平台之一,以“继承匡氏精神、弘扬匡氏传统文化”为特色,融合各类匡氏新闻资讯和行业信息,以发布和报道姓氏传统文化信息、即时新闻资讯等,竭诚地为访问者提供信息服务。
版权声明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维权、免责声明:1、本网站非商业性质 2、内容谢绝用作商业传播 3、若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将及时撤消,恕不承担法律与经济责任!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言论与本网无关!
联系方式
监督:18576633667
QQ群:908637488
邮箱:chinakuangshi@163.com